小若皋三弟作咏史一阕,多壮语。爰反其体为赋此解,即用原韵
罗袜留香,锦囊遗恨,惹起后人遐思。漫消魂、玉树临风,金莲贴地。夜半无人私语,千古争传艳史。问因何、一往深情如此。粉黛三千,楼台十二。尽歌舞、朝朝暮暮,无那风流情味。道今日,登仙矣。
蜀道回车,吴宫成沼,天道本如斯耳。又管甚、儿女牵情,英雄短气。嬴得春花秋月,老向温柔乡里。总不过、人生行乐而已。铜雀何存,锦帆长逝。便江山、百世犹新,已伴秋萤木魅。呜咽甚,清溪水。
拼音

王易
王易(1889---1956),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其父王益霖乃晚清进士,曾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中正大学等校教授。抗战期间,曾在赣南为蒋经国讲授《孟子》。其论国学尚质,以经学、小学、哲学与史学为国学之“四区”,以为“至若文艺词翰,作者过众,灏瀚曼衍,叙次为烦。况内实外华,非得苟举;由学窥文,无待毛举。果其读书得有门径,则用治文学,游刃有馀。”(《国学概论》)故其诗风质朴高古,劲折孤峭。与彭泽汪辟疆、南昌余謇、奉新熊公哲并称“江西四才子”,又与黄侃、汪东、汪辟疆、柳诒徵、王伯沆、胡翔冬合称“江南七彦”。建国后供职湖南文史馆,著有《国学概论》、《修辞学通诠》、《词曲史》、《乐府通论》等。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