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风帆莫引酒船回”句:《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岭上梅: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九十九·梅》:“庾岭上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寒暖之候异也。”
“莫愁瓶罄耻金罍”句:《诗经·小雅·蓼莪(liǎo é)》:“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斋尊:书房中的酒杯。“尊”同“樽”,酒杯。
- 特地:特意,特别。
- 风帆:船帆,这里代指船。
- 酒船:载酒的船,这里指送酒过来。
- 折津头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津头”指渡口。
- 岭上梅:山岭上的梅花,常象征高洁品性等。
- 莫愁:不要忧愁。
- 瓶罄:酒瓶空了。 “罄”(qìng),尽、空 。
- 耻金罍:为酒杯空了感到羞愧。“金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器具。
- 画角:古代乐器,声音高亢凄厉。
- 急管哀弦:形容音乐演奏节奏急促、声音哀伤。“管”指管乐,“弦”指弦乐。
- 次第:依次,接连。
翻译
特意将书房中的酒杯摆开,帆儿啊,可不要引着送酒的船回去。刚刚惊讶于我们共同在渡口折柳惜别,如今却又欣喜地一起重新寻觅岭上的梅花。
催促着月亮升起,呼唤着风儿吹来。不要为酒瓶空了,酒杯见底而发愁。只是忧愁那楼头响起的凄厉画角声,还有那急促的管乐和哀伤的弦乐依次奏响。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多层次的情感。上阕通过 “开斋尊” 展现了相聚的欣喜, “共折津头柳” 与 “重寻岭上梅” 形成今昔对比,既有对过去离别的感慨,又有重逢的喜悦。下阕词人用 “催月上,唤风来” 营造出一种畅快欢乐的气氛, “莫愁瓶罄耻金罍” 进一步强化这种欢乐,不在意酒尽杯空,只享受当下。然而最后笔锋一转, “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画角”“急管哀弦” 等意象突然打破了欢乐氛围,暗示了内心深处对世事变化、前途未卜的忧虑,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出词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相聚欢乐的珍惜,又有对命运无常的担忧 。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