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更言语、一似春莺滑。一团儿、美满香和雪。
去也。把春衫、换却同心结。向人道、“不怕轻离别”。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旧家事、却对何人说。告第一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
拼音
注释
踏歌:朱彊村云:“按此为双曳头调,原本分二段,以‘问昨宵’句作过片,据朱敦儒《樵歌》改正。”
攧厥:攧读如颤(chàn)。攧厥盖形容体态轻儇(xuān)状。五代·王定保《唐摭(zhí)言·卷十二·酒失门》:“崔橹酒后,失虔州陆郎中肱,以诗谢之曰:‘醉时颠蹶醒时羞,麴蘖(qǔ niè)催人不自由,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南宋·胡仔《苕(tiáo)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七·缁黄杂记》引其父(胡舜陟)《三山老人语录》:“明州妙音僧法渊,为人佯狂,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昔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嘿然,众皆惊骇。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馀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遂归妙音,趺(fū)坐盘腿端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焉。”
精神压一:谓精神饱满,压倒一切也。宋·秦观《品令》词:“天然个、品格于中压一。”
庞儿劣:谓脸儿俊俏。“劣”为反训语。宋·张元干《点绛唇》词:“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怎教宁帖,眼恼儿里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句: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
旧家事:犹云昔事或旧来事。
第一:四卷本甲集作“弟弟”,玆从《稼轩词钞存》。广信书院本无此首。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