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奴娇 · 戏同官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後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拼了、一场消瘦。
拼音
注释
惜奴娇:词牌名。又名《惜婴娇》、《姹莺娇》。此调为北宋新声。奴娇疑为歌妓名。贺方回词为创调之作。宋人用此调多写歌妓或言情,但颇有游戏之意。石次仲两词更为俚俗。元高拭词注「双调」。按,朝鲜李朝郑麟趾《高丽史·乐志》:「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择其雅者,亦为类列。」故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之摘遍。调见北宋晁无咎《晁氏琴趣外编》。正体:双调七十一字,前阕七句五仄韵,后阕七句四仄韵、一叠韵。以晁无咎《惜奴娇·歌阕琼筵》为代表。此调始于此词,但前阕第二句五字,宋人如此填者甚少,采之以志渊源所自。平仄详见史梅溪词。变体一:双调七十二字,前后阕各七句、五仄韵。以史梅溪《惜奴娇·香剥酥痕》为代表。此即晁词体,惟前阕第二句六字异。变体二:双调七十一字,前后阕各七句、四仄韵。以《高丽史·乐志》无名氏《惜奴娇·莫如胜概》为代表。此以下三词,皆见《高丽史·乐志》「宋赐大晟乐中,《惜奴娇曲破》之一遍也」,其源亦出于晁词,故句读多同者。此与晁词较,惟前阕第五句,后阕第二句、第五句不作折腰句法,两结摊破句法、不押短韵,馀皆同。变体三:双调八十字,前后阕各八句、七仄韵。以《高丽史·乐志》无名氏《惜奴娇·景云披靡》为代表。此词音节犹近晁词体制,但前后阕第二句以下各添六字一句,后阕第二句减二字,前后阕第三句又各减一字耳。变体四:双调一百二字,前阕九句五仄韵,后阕十句六仄韵。以《高丽史·乐志》无名氏《惜奴娇·春早皇都冰泮》为代表。此词句读与晁词、史词迥别。
小样香檀:指扇。
泠泠山溜:晋·陆士衡《招隐诗》:「山溜何泠泠。」
倾盖:《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敏政堂:《永乐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六·「堂」字韵》引《温州府志》:「敏政堂即府厅,汤守逊书扁,左右皆有耳房。」引《抚州罗山志》所载张季谟《敏政堂记》谓敏政堂为崇仁县令张潚(字仲清,以通直郎知县事)所建,记文自署淳熙七年孟秋。不知二者孰是。温州似为稼轩平生未曾经行之地,崇仁为江右一县,词中所指或即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骨:刚强不屈的气概。
- 萧然:萧索冷落的样子。
- 小样:略似。
- 香檀:香木檀木。
- 纤纤(xiān xiān):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 倾盖: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翻译
风度气概超凡脱俗,堪称独立于群仙之首。就如春江雪景中,那一枝梅花独秀。那如檀木般的略似样子,映衬着明朗美玉般的纤纤玉手。没多久,转变为新的乐声,如那清越的山间溪流声。 在乐曲里面传达着情意,更比那酒杯中的酒还要浓厚。相信初次相逢就如同旧交。分别后相互思念,要记得敏政堂前的柳树。知道吗。又硬是落得了一场消瘦。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一个如梅花般超尘脱俗的形象,通过对其风骨及姿态等的描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下片着重写在乐曲中的情意以及相逢后的思念,突出了情感的深厚。最后以“一场消瘦”结尾,更增添了一份惆怅之感。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表达细腻,展现出辛弃疾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