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 用前韵谢传岩叟馈名花鲜蕈

杨柳温柔是故乡。纷纷蜂蝶去年场。大率一春风雨事,最难量。 满把携来红粉面,堆盘更觉紫芝香。幸自曲生闲去了,又教忙。
拼音

注释

添字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傅岩叟:《陈克斋文集·卷十·傅讲书生祠记》:「铅(Yán)山傅岩叟,幼亲师学,肄儒业,抱负不凡,壮而欲行爱人利物之志。命与时违,抑而弗信。……时稼轩辛公有时望,欲讽庙堂奏官之,岩叟以非其志,辞,辛不能夺。议遂寝。……岩叟虽无轩冕之荣,开径延宾,竹深荷净,暇时胜日,饮酒赋诗,自适其适,不知有王公之贵。岂非忧人之忧,故能乐已之乐,是不可以不书。因亦附见云。岩叟名为栋,尝为鄂州州学讲书。」 蕈(xùn):《说文》:「桑䓴(ruǎn)也。」清·段玉裁注:「䓴之生于桑者曰蕈。蕈之生于田中者曰菌圥(lù)。郑司农注《周礼》云:『深蒲』。或曰『桑耳』。」《玉篇》:「蕈,地菌也。」《康熙字典》:「菌生木上。」 纷纷蜂蝶:唐·王驾《春晴》诗:「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曲(qū)生:谓酒。唐·郑綮《开天传信记》:「道士叶法善,精于符箓之术。上累拜为鸿胪卿,优礼待焉。法善居玄真观,尝有朝客数十人诣之,解带淹留,满座思酒。忽有人叩门,云曲秀才。法善令人谓曰:『方有朝僚,未暇瞻晤,幸吾子异日见临也。』语未毕,有一美措做睨而入,年二十馀,肥白可观,笑揖诸公,居末席,抗声谈论,援引古人,一席不测,恐耸观之。良久,暂(zàn)起旋转。法善谓诸公曰:『此子突入,语辩如此,岂非魃魅为惑乎?试与诸公避之。』曲生复至,扼腕抵掌,论难锋起,势不可当。法善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失坠于阶下,化为瓶榼(kē),一座惊慑。遽视其所,乃盈瓶醲酝(nóng yùn)也。咸大笑,饮之,其味甚嘉。座客醉而揖其瓶曰:『曲生曲生,风味不可忘也。』」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