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钧: 古代量器,此指天地万物或国家大势。
- 天工: 天赋的才能或自然界的造化。
- 人巧: 人的智慧和技艺。
- 日争新: 每天都在创新,不断进步。
- 预支: 提前享用或占有。
- 陈: 陈旧,过时。
翻译
满眼所见都是生机勃勃的变化,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巧妙智慧每日都在争相更新。即使预先透支了五百年的新奇创意,到了千年之后也会觉得陈旧。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翼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他强调诗歌创作应保持活力,不断求新,就像大自然和人类的智慧每天都在创新一样。他认为诗人要有前瞻性的视野,不断探索新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即使是看似新颖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变得陈旧。这种观点鼓励诗人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避免陷入因袭陈规的困境。

赵翼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