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忠公挽诗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韬庵:陈宝琛的号。
- 偃蹇(yǎn jiǎn):困顿,不顺利。
- 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 箧衍(qiè yǎn):竹箱。
翻译
陈文忠公(陈宝琛)是一位有功名的士子,对文字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年少时就背负着很高的期望,飞黄腾达,官至显贵。中途却忽然像鸟儿垂下翅膀一样,在民间长久地困顿不得志。六十岁时才得以回到朝廷,却又遭遇国家的变故。仓惶之间成为了遗老,年事已高却壮志未酬。他的一生仿佛历经了三世,只能靠年老的双眼自我排遣忧愁。他的金石之交只有黄斋,尽情地进行论辩。何至于到压抑忍受、相互轻视的程度,似乎有些心胸狭窄了。他的诗必定能够流传后世,五言诗在晚年尤其出色。唱和的篇章以及精细的楷书,重叠堆积,装满了竹箱。我怀着悲痛的心情整理他残留的笔墨,在如白驹过隙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滴悲伤的眼泪。
赏析
这首诗是郑孝胥为陈宝琛所写的挽诗。诗中回顾了陈宝琛的一生,从年少时的盛望贵显,到中途的垂翼偃蹇,再到晚年的国变遗老,展现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未展的壮志。诗中表达了对陈宝琛文学成就的肯定,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以及他的书法作品。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陈宝琛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陈宝琛生平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