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绪山出狱

· 杨爵
思君不见日三秋,忽听西圜恩诏优。 承志彩衣应有分,倚门白发可无忧。 庙堂事业成虚语,圣学全功蚤自收。 待我洒回闽海泪,衡南握手与同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绪山: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名叫绪山的人。
  • 三秋:指三年,古代以一秋为一年,三秋即三年。
  • 西圜:指监狱。
  • 恩诏:皇帝的诏书,特指赦免罪行的诏书。
  • 承志:继承先人的志向或遗愿。
  • 彩衣:指儿童或年轻人的衣服,这里可能指子孙。
  • 倚门:靠在门边,常用来形容等待或盼望。
  • 白发:指年老的人。
  • 庙堂:指朝廷或国家大事。
  • 圣学:指儒家经典或学问。
  • 蚤自收:早早地自己收场或结束。
  • 闽海:指福建沿海地区。
  • 衡南:地名,指衡山以南的地区。
  • 同游:一起游玩。

翻译

思念你不见面的日子如同三年之久,突然听到来自监狱的优厚恩诏。 继承先人志向的子孙应该有所分得,倚门盼望的年老父母可以无忧了。 朝廷的事业成了空话,儒家的学问早早地自己收场。 等我擦干因福建沿海的泪水,我们将在衡山以南握手同游。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朋友出狱的喜悦。诗中,“思君不见日三秋”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极度思念。后文通过“恩诏”、“承志”、“倚门”等词语,描绘了朋友出狱后的家庭和社会情景,以及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时局的感慨。

杨爵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