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王台怀古二首用王李二子韵

· 黄佐
粤城秋日转觚棱,与客登台感废兴。 孤鸟迥随云影没,野花寒带露华凝。 楼船有路天低海,剑玺无踪谷变陵。 留得当年歌舞地,断猿清夜啸烟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粤城:指广州城。
  • 觚棱(gū léng):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屋脊,此处指城墙的轮廓。
  • (jiǒng):远。
  • 露华:露水。
  • 楼船:古代大型战船。
  • 剑玺:指古代帝王的剑和印玺,象征权力。
  • 谷变陵:比喻世事变迁,山谷变为陵墓,陵墓又变为山谷。
  • 断猿:指孤独的猿猴。
  • 烟藤:缠绕在烟雾中的藤蔓。

翻译

在广州秋日的城墙上,我与友人一同登高,感慨着历史的兴衰。孤独的鸟儿远远地随着云影消失,野花上寒露凝聚,显得格外冷清。虽然有通往大海的战船,但象征权力的剑和印玺已无处寻觅,世事变迁,山谷变为陵墓,陵墓又变为山谷。只留下当年歌舞的遗址,孤独的猿猴在清冷的夜晚对着烟雾中的藤蔓哀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日广州城墙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诗中,“孤鸟迥随云影没”和“野花寒带露华凝”等句,以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荒凉的感慨。末句“断猿清夜啸烟藤”更是以凄凉的猿声,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