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咏菊,效稼轩词论体

· 杨慎
唤醒灵均,为问餐、秋菊落英消息。秋英元不落,妙筌谁识。要悟灵均言外意,此花珍重殊难得。待英蕤、零落始供餐,休轻摘。 九月律,当无射。黄落尽,无颜色。惟兹独秀,冷露寒霜侧。不肯悠悠随宿莽,只将凛凛争松柏。把九章橘颂,试同观,方奇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均:屈原的字。
  • 秋菊落英:秋天的菊花和落下的花瓣。
  • 妙筌:精妙的比喻或象征。
  • 英蕤:花瓣。
  • 无射:古代十二律之一,此处指九月。
  • 黄落尽:指秋天树叶变黄并落下。
  • 宿莽:指草木枯萎。
  • 凛凛: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 九章橘颂:屈原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赞美橘树。

翻译

唤醒屈原,询问他关于秋菊和落英的消息。秋天的菊花原本不会落下,这精妙的比喻谁能理解?要领悟屈原话语之外的深意,这种花非常珍贵且难得。等到花瓣零落时才开始食用,不要轻易采摘。

九月,正是无射律的时节。树叶已经全部变黄落下,失去了颜色。只有这菊花独自盛开,在寒冷的露水和霜冻旁。它不愿随草木一同枯萎,而是以严肃和敬畏的姿态与松柏争高。将《九章》中的橘颂拿来一同观赏,才能显出其独特之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秋菊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精神的追思和对菊花坚韧不拔品质的颂扬。诗中,“秋菊落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屈原诗意的深层次解读,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其在寒冷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形象,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菊花精神的现代诠释。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