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琅玡寺用韵

帝子当年来避暑,古城今秪见僧家。 净心谁复能明果,说法空传有献花。 白发数茎知旅况,青山一片是生涯。 留欢恰值秋容晚,更儗春游玩物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玡寺: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帝子:指古代帝王的儿子。
  • (zhī):仅仅,只有。
  • 明果:佛教用语,指明了因果,悟道成佛。
  • 说法:指佛教中的讲经说法。
  • 献花:在佛教中,信徒向佛像或法师献花以示敬意。
  • 旅况:旅途中的情况或感受。
  • 生涯:生活,人生的经历。
  • 秋容晚:秋天的景色,晚秋时节。
  • (nǐ):打算,计划。
  • 春游:春天外出游玩。
  • 物华:自然景物的美丽。

翻译

当年帝王的儿子来此避暑,如今古城中只剩下僧侣之家。 谁能净心明了因果,空有讲经说法却不见献花。 几缕白发知晓旅途的艰辛,一片青山便是我的人生。 留下欢乐恰逢晚秋景色,更打算春天再来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琅玡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帝子当年来避暑”与“古城今秪见僧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更迭。后句“白发数茎知旅况,青山一片是生涯”则抒发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情怀。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