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 昭君出塞图
乱纷纷,玉蕊冰花。气结愁云,泪湿腮霞。高阙千寻,停骖一顾,漠漠黄沙。只见三队五队,槊旌旗,舞风番马。
千点万点,绕穹庐,成阵寒鸦。一曲琵琶。几拍胡笳。目断飞鸿,恨满天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蕊冰花:形容雪花洁白如玉,晶莹如冰。
- 腮霞:指女子脸上的红晕,这里形容昭君泪湿的脸颊。
- 高阙:指高大的城门或城墙。
-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停骖:停下马车。骖(cān),古代指驾在车两旁的马。
- 漠漠:形容沙漠广阔无边。
- 槊旌旗:槊(shuò),古代一种长矛;旌旗,旗帜的总称。
- 穹庐:指蒙古包,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目断飞鸿:形容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飞翔的大雁。
翻译
纷乱的雪花如玉蕊冰花般飘落。她的心中充满忧愁,泪水湿透了脸颊上的红晕。站在高大的城门前,停下马车回望,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黄沙。只见三队五队的士兵,手持长矛,旗帜在风中飘扬,骑着战马舞动。
成千上万的寒鸦围绕着蒙古包,形成一片黑压压的景象。一曲琵琶声,几声胡笳的悲鸣。她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飞翔的大雁,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恨意,遍布天涯海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凄凉景象,通过雪花、黄沙、寒鸦等自然元素,以及琵琶、胡笳的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诗中“目断飞鸿,恨满天涯”表达了昭君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言说的恨意,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