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戴进山水抱琴图歌

呜呼清角不复见,玄鹤已去悲风呼。 裨海齐州一反掌,乾坤莽莽知音孤。 曲高节疏苦欲睡,白首人间空见图。 就之忽惊云木动,沈笔欲下还踌躇。 千岩峥嵘万壑趋,松桧漠漠烟峦殊。 前有豕麋后虎蜺,琅玕翡翠纷在眼。 石亭仄映山之隅,中有高士牙与期。 缟衣黄冠七尺躯,修眉朗照秋水珠。 气和貌古合礼法,一仰一俯宫商俱。 细看闻声更见意,似神似非惊复吁。 迸流千片指下堕,凤凰忽叫将其雏。 嗟我有琴太古调,抱之不肯向人操。 幽兰无声白雪静,尽图虽在谁知省? 东阳可卖死不哀,和者既稀归去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角:古代音阶中的最高音,此处指高雅的音乐。
  • 玄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
  • 裨海:小海,比喻世界。
  • 齐州:古地名,泛指中国。
  • 反掌:比喻事情容易做到。
  • 莽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 曲高节疏:曲调高雅,节奏稀疏,形容音乐高妙。
  • 沈笔:沉重的笔触,指绘画时的心情沉重。
  • 踌躇:犹豫不决。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 漠漠:密布的样子。
  • :不同。
  • 豕麋:猪和麋鹿,泛指野兽。
  • 虎蜺:虎和蜺(一种大蛇)。
  • 琅玕:美玉。
  • 翡翠:翠鸟,也指其羽毛。
  • 石亭:山中的亭子。
  • 仄映:斜照。
  • 高士:隐士。
  • 牙与期:指古代音乐家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 缟衣:白色的衣服。
  • 黄冠:道士的帽子。
  • 气和貌古:气质和谐,面貌古朴。
  • 宫商: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泛指音乐。
  • 迸流:喷涌而出。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 太古调:古老的曲调。
  • 幽兰:兰花,象征高洁。
  • 白雪:指高洁的音乐。
  • 尽图:完整的画作。
  • 东阳: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的故乡。
  • 和者:指能理解并欣赏音乐的人。

翻译

唉,高雅的音乐已不再见,神鸟玄鹤也已离去,只留下悲风呼啸。世界虽大,却如反掌般容易翻转,天地间广阔无边,知音难寻。曲调高雅,节奏稀疏,让人苦闷欲睡,白发苍苍的人间,只能空自观赏这幅画。接近它,忽然惊觉云雾和树木在动,沉重的笔触想要落下却又犹豫不决。千山万壑高峻,松树和桧树密布,烟雾缭绕的山峦各有特色。前方有猪和麋鹿,后方有虎和巨蛇,美玉和翠鸟的羽毛纷繁在眼前。石亭斜照在山的一角,里面有隐士伯牙与钟子期。穿着白衣,戴着黄冠,身躯高大,修长的眉毛下,眼睛明亮如秋水之珠。气质和谐,面貌古朴,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法,一举一动都如音乐般和谐。细听其声,更能见其意,似神似非,令人惊叹又感慨。琴声如千片水花喷涌而出,凤凰突然鸣叫,仿佛在呼唤其雏鸟。唉,我有古老的曲调,却不愿意向人弹奏。幽兰无声,白雪静静,即使画作完整,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东阳之地,即使死去也不悲哀,因为知音稀少,我将归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山水抱琴图,表达了作者对高雅音乐和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清角”、“玄鹤”、“裨海齐州”等,展现了音乐的高雅和世界的广阔。同时,通过对画中隐士的描写,传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世俗的疏离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杨承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