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鸱夷子: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后隐居五湖,以经商致富。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范蠡隐居之地。
- 童仆:仆人,家中的年轻仆役。
- 主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 津头:渡口。
- 驿吏:古代驿站的官员。
翻译
我虽不是范蠡那样的人物,却也一生漂泊在五湖之间。 可怜我那年轻的仆人,也随着我这主人孤独无依。 飞雪中我病痛缠身,但青山处处都是我的归宿。 站在渡口看着驿站的官员,心中愧疚,感到自己还有许多未了之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黄渊在漂泊生涯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不是鸱夷子,穷年在五湖”表明诗人虽向往范蠡那样的隐逸生活,却无法实现,只能常年漂泊。后句“可怜童仆小,亦共主人孤”则进一步以童仆的孤独来映衬自己的孤独,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句“津头瞻驿吏,端愧有余徒”则流露出诗人对未了之事的愧疚和无奈,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黄渊
黄渊,原名一渊,字积水。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幼颖悟,笃学能文。与同里隐士蓝嗣兰、程乡举人李楩等为莫逆交,日以诗文相切磋。甲申鼎革,翌年南京复陷,全粤震动,渊与乡人于各隘口设关,晨启暮闭,以稽行路,乡里得以保全。曾踰岭涉江,跨匡衡泰岱,联络志士。胸中不平之气,皆托之于诗。其文奇肆郁勃,为明末岭东诸家之冠。晚岁筑楼亭于磐湖,抱节欲终老于此,人呼为黄处士。以任侠抱奇,戆直无忌讳,后竟为雠家所杀。民国《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 56篇诗文
黄渊的其他作品
- 《 雨中秋花 》 —— [ 明 ] 黄渊
- 《 九日登罗浮虾蟆峰 》 —— [ 明 ] 黄渊
- 《 湖心亭候月 》 —— [ 明 ] 黄渊
- 《 陈仲谋久令梅余数游梅命之往见 》 —— [ 明 ] 黄渊
- 《 怨情二首 》 —— [ 明 ] 黄渊
- 《 出金陵玉浪上人送之芜湖作此以慰其归兼柬诸子 》 —— [ 明 ] 黄渊
- 《 戊寅九月博罗韩季闲以毕娶自潮归舟中烦眩拉余岸行婢青青余素所称善亦喜随之弇中乱竹如箭茅戟列荆枳相牵留道陷黝高下足如簸怪石起伏如豺羊群而流泉香花亦数间之盖所名黄竹矶也行三四里许出谷见江得酒家饮以相劳且待后舟次岁己卯余复在潮归里风正帆行盼睐江岸见此惘然无与语者 》 —— [ 明 ] 黄渊
- 《 西子湖四首 》 —— [ 明 ] 黄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