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美人额

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笑黄饰仙娥,难方桂蕊,素妆公主,待点梅花。惯道如螓,真看似月,涂处休将宫样誇。春寒也,怕杭罗犹重,裹上蝉纱。 却怜人去天涯。欲叩颡、低垂几叹嗟。更辗转愁添,回头半枕,平安喜报,举手频加。却讶萧郎,虚称上客,岁岁龙门望总赊。归来也,又翠围珠匝,代抹铅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为眉黛。
  • :接近。
  • :比。
  • 螓(qín):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文彩。
  • 颡(sǎng):额头。
  • 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翻译

那如黛的眉毛仿佛山峰逼近,如云的发丝有些纷乱,好似白玉般没有瑕疵。笑那用黄金装饰的仙女,难以比得上桂花的花蕊,那素颜装扮的公主,正等待点上梅花妆。常说那额头如蝉般优美,真的看起来如同明月,涂抹之处不要用宫廷样式去夸赞。即使春天仍有寒意,也怕那杭州的绫罗仍然厚重,要裹上薄如蝉翼的纱巾。 却怜悯那美人已远去天涯。想要叩头、低垂着头多次叹息。更是辗转反侧愁绪增添,回头到半枕之时,听到平安的喜报,频繁抬手。却惊讶那情郎,徒有上客之名,年年希望他来就像总是在龙门盼望却总不能实现。他归来时,又是翠玉环绕珍珠围绕,为其代替涂抹铅粉装饰。

赏析

这首词围绕美人的额头展开细致描写,既描绘了美人额头的美丽模样,如“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惯道如螓,真看似月”等,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其形象鲜明,又表达了因美人远去天涯而产生的思念、愁绪以及对情郎归来的期盼之情。词中对美人的妆容和神态刻画细腻,营造出一种柔弱、美丽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独特审美和细腻情感。同时用词精致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董以宁

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武进人。诸生。有《正谊堂诗集》。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