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杂诗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秣陵(mò líng)**:今江苏南京,古代曾有秣陵县。这里泛指南京。
  • 肠断:形容极度哀伤。
  • 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翻译

这些年来,每每置身于秣陵的小船之上,心中满是哀伤愁绪,梦魂常常萦绕着秦淮河上那华丽的楼阁。在这连续十日的微风细雨中,本应是浓春时节艳丽的景致,可在我眼中却宛如残败萧索的深秋。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细腻而哀伤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秦淮景色的独特感受。诗的开篇“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直接点明诗人多年来内心的惆怅,秦淮的水上楼阁成为他魂牵梦绕之地,“肠断”一词将愁绪渲染得极为浓重,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后两句“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诗人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写,在春风细雨的情境中,反常地将浓春的艳丽景象感觉成残秋般的凄凉。这种反常的审美感受,实则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外显,暗示出历经世事变迁后,诗人即便面对美好春光也难以愉悦,繁华不再之感跃然纸上,表达出对时代变化的无奈以及深深的感慨之情 。

王士祯

原名王士禛,赐名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