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何处秣陵春。江波送远人。感情深、泪渍红巾。未到莺啼先惜别,风水阔,隔天津。 微雨问湖滨。斜阳吊孝陵。汎秦淮、春水方生。却想欢期浑是梦,凭绮语、驻芳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秣陵:古县名,在今江苏南京。
  • 渍(zì):浸润。
  • 天津:此处指银河。

翻译

在什么地方是秣陵的春天呢。江水波浪送着远行的人。感情那么深厚,泪水浸湿了红色的巾帕。还没到黄莺啼叫的时候就先悲伤离别,江风浩渺水势宽阔,隔着银河般遥远。 微微细雨中向湖滨询问。夕阳斜照着孝陵。泛舟在秦淮河上,春水刚刚生发。却想到欢乐的时期全然像是一场梦,凭借华美的言辞,留住那美好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词以秣陵(南京)为背景,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对湖滨孝陵的吊唁以及对过往欢乐时光的回想,抒发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感慨。词的上阕描写送别的哀愁,泪水沾巾,相隔遥远。下阕通过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如微雨、斜阳、春水等,烘托出一种惆怅、凄凉的氛围。“却想欢期浑是梦”更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如梦般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邃,语言婉约优美,给人一种哀怨而又惆怅的美感。

文廷式

文廷式

清江西萍乡人,字道希,一作道爔、道溪,号芸阁、云阁、芗德,自号纯常子。晚清翰林、词人,政坛“清流派”领袖之一,帝党重要人物,与福山王懿荣、南通张謇、常熟曾之撰并称「四大公车」。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升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曾任珍妃、瑾妃老师,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门六子”,是帝党重要人物。 甲午战争期间多次上疏反对对日求和,中日宣战后与张百熙等五十馀名京官上联衔纠参督臣植党疏,参奏李鸿章及其同僚盛宣怀、张士彬、丁汝昌、卫汝贵、龚照玙、刘含芳、李经方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支持康有为组织强学会,探讨强国之路。次年二月,遭御史杨崇伊参劾,被革职驱逐出京。 戊戌政变后,清廷密电访拿,遂出走日本。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夏,回国,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参加唐才常召开的“国会”。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清廷复下令“严拿”。此后数年,文廷式颠沛流离于萍乡、上海、南京、长沙之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卒。 著杂记《纯常子枝语》四十卷。另有《中兴政要》一卷,《云起轩词钞》一卷,《大元仓库记》一卷。曾译《铁木真帖木儿用兵论》两编二十七章。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