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裘
野蚕自成茧,缲络为山紬。
此物产何许,莱夷负海州。
一端重数斤,裁染为吾裘。
守黑异华楚,示俭非轻柔。
熏香则无取,风雪曾何忧。
朝可奉冠带,夜以为衾裯。
晏婴三十年,庶几迹相侔。
季子苦貂弊,吾服仍为优。
不耻狐貉者,亦当师仲由。
况我屡迁谪,行将耕故丘。
映发垂鹭顶,植杖昂鸠头。
袖宽可以舞,老农即为俦。
紫绶挂君门,任尔争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缲(qiāo):同“缫”。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 络:缠绕。
- 山紬(chōu):用野蚕茧抽丝织成的绸子。
- 莱夷:古国名。在今山东半岛地区。
- 海州:州名。
- 裘(qiú):皮衣。
- 衾裯(qīn chóu):被子和床帐。
- 晏婴: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
- 季子:即延陵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
- 狐貉(hé):狐皮和貉皮。
- 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翻译
野蚕自己结成蚕茧,抽丝缠绕成为山绸。这种物品产自哪里呢,莱夷那地方临近海州。一头就重达好几斤,裁剪染色后做成我的皮衣。保持黑色不同于华丽鲜艳,显示俭朴并非轻柔质地。熏香之类就不去追求了,面对风雪也不曾担忧。早上可以穿着它供奉冠带,夜晚可以把它当作被子床帐。晏婴三十年,或许能和他的事迹相似。季子因貂皮破旧而苦恼,我的衣服仍旧算好的。不认为穿狐貉皮的高贵的人,应当学习仲由。何况我屡次被贬谪,将要去耕种那故乡的山丘。辉映着白发垂落在鹭鸶头顶,拄着拐杖抬起斑鸠一样的头。衣袖宽阔可以起舞,老农就是我的同伴。紫色的绶带还挂在你的门口,任你去争着封侯吧。
赏析
这首诗围绕作者的“黑裘”展开,细致描绘了黑裘的来源、特点和用途。诗人强调它的朴实无华,体现出一种俭朴的生活态度。通过与历史人物晏婴、季子等对比,彰显自己不追求奢华、安于朴素的心境。同时,也表现出对官场名利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大量对比,突出了黑裘所代表的质朴之美与价值观,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境界。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出身清寒,家庭世代务农。从小发愤求学,五岁能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中进士,最初担任成武县主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被召见入京,担任右拾遗、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後来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刚直,敢直言进谏,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曾三次被贬职: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一贬商州(今陕西商县);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二贬滁州(今安徽滁州);咸平元年(公元998年),三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故有“王黄州”之称。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徙蕲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著有《小畜集》、《小畜集外集》。其诗风朴素,散文平易。代表作有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诗《对雪》、《村行》等。 欧阳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