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索温存:需要温暖舒适。索:求取、需要;温存:温暖、温柔体贴。
- 偃仰:俯仰,指悠闲自在地活动。
- 四支:同“四肢”。支,同“肢”(zhī ) 。
- 簟(diàn):竹席。
- 裀(yīn):垫子、褥子。
- 山翁:作者自指。
- 康济:保养、调养。
翻译
进入老年的躯体渴望着温暖与舒适,在这安乐窝里另有一番春日般的美好。把世间万事都抛在脑后,悠闲自在地或躺或坐,四肢完全由着自己随意舒展屈伸。庭院中鲜花盛开的时候,在清凉处铺上竹席,屋檐下雪花飞舞之际,铺上柔软的垫子。谁说我这老头不懂得如何生活呀,我也能好好地保养自己的身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邵雍在晚年隐居安乐窝中的闲适生活与心境。诗歌开篇点明老年身体需要呵护,而安乐窝带来别样生机,奠定了悠闲自得的基调。中间两联具体描写生活场景,放下万事,随意舒展身体,在不同季节都有惬意的生活安排,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春花时铺簟、冬雪时铺裀的描写,从细微处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善于在平淡生活中寻得乐趣的达观心态 。结尾以“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自我调侃又自信十足,既展示了诗人超脱的心境,也反映出他能够享受当下、知足自乐,不被外界困扰的人生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闲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安乐窝中的愉悦生活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

邵雍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4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