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白云山势如龙虎,更比匡庐得天趣。洪崖浮丘杳无踪,琼台丹室如可睹。
禹粮处处得充饥,尧韭茎茎资大补。九龙之泉自天飞,声落长江振闽楚。
鹤舒之台高入云,安期白日升天去。涧底惟留九节蒲,欲寻仙躅知何处。
刘鋹取道命呼鸾,秦佗筑宫来避暑。百年富贵安在哉,惟见岩头红槿树。
梵王宫殿九天开,千叠万叠烟霞阻。僧到惟闻隔岭钟,云深每失来时路。
两山居士天挺豪,第一名书摹礼部。山僧见之欲绝倒,建亭刻石绝险所。
此山岭南信第一,佳名不愧大士取。君不见兴高不在升华嵩,东山一登应小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洪崖: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与浮丘并提。
- 浮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与洪崖并称。
- 琼台丹室:指仙人居住的华丽宫殿。
- 禹粮: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所食之物,此处指山中的野果。
- 尧韭:传说中尧帝所食之物,此处指山中的草药。
- 九龙之泉:指山中九个泉眼,象征着丰富的水源。
- 闽楚:指福建和湖北,此处泛指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 鹤舒之台:指山中高台,传说仙鹤常在此处舒展翅膀。
-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九节蒲:一种生长在山涧的植物,传说中仙人常以此为食。
- 仙躅:仙人的足迹。
- 刘鋹:历史人物,此处指其曾在此山中取道。
- 呼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此处指刘鋹的行动如同召唤神鸟。
- 秦佗:历史人物,此处指其在此山中筑宫避暑。
- 红槿树:山中的一种植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梵王宫殿:指佛教寺庙。
- 两山居士:指作者自己,表示其在山中的隐居生活。
- 第一名书摹礼部:指作者的书法作品被认为是第一,曾被礼部摹写。
- 大士:指佛教中的菩萨。
- 东山:指隐居之地,此处指白云山。
翻译
白云山的山势如同龙虎,比庐山更显得自然天成。洪崖和浮丘的踪迹已无从寻觅,但仙人的琼台丹室仿佛就在眼前。山中的野果足以充饥,草药则能大补身体。九个泉眼的水从天而降,声势浩大,震撼着长江流域的福建和湖北。高台入云,传说中的仙人安期曾在此升天。涧底只留下九节蒲,仙人的足迹已无处可寻。刘鋹曾在此取道,如同召唤神鸟,秦佗则在此筑宫避暑。百年的富贵如今安在,只见山岩上的红槿树。佛教寺庙如同九天之上的宫殿,被万叠烟霞所阻隔。僧人到来只能听到山岭间的钟声,云雾深处常常迷失归路。我,两山居士,天生豪迈,书法作品被誉为第一,曾被礼部摹写。山僧见到我的作品几乎要笑倒,于是建亭刻石,置于险要之地。此山确信是岭南第一,其佳名无愧于大士所取。你看,兴致高昂不在于攀登华山嵩山,一旦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地也小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白云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神话传说,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同时,通过对山中野果、草药、泉水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