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蜜果
南海庙前波罗蜜,灵根元自西域持。扶疏耸拔如青盖,结为硕果何累累。
金刀剖之索蜜渍,一片入口沉痾离。我闻楚王渡江得萍实,剖而食之甜如蜜。
当初不是儿童谣,孔子纵圣焉能识。波罗虽珍谁汝嘉,年年结果不开花。
想当移来天上槎,曾否见识于张华。波罗蜜,波罗蜜,伊谁作贡献皇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波罗蜜果:一种热带水果,原产于印度,后传入中国。
- 扶疏:形容植物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
-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就或收获。
- 累累:形容果实多,接连成串。
- 沉痾:重病,久治不愈的病。
- 萍实:传说中的一种果实,据说楚王渡江时所得,味道甜美如蜜。
- 槎:木筏,这里指传说中能往来于天上人间的交通工具。
- 张华:西晋文学家,此处可能指作者自比,表示自己对波罗蜜果的了解和认识。
翻译
南海庙前的波罗蜜果,其灵根源自西域。树枝茂盛挺拔,如同青色的华盖,结出硕大的果实,累累成串。 用金刀剖开,索取蜜汁浸泡,一口咬下,重病即刻痊愈。我听说楚王渡江得到了萍实,剖开食用,味道甜如蜜。 当初若不是儿童的谣传,即使是圣明的孔子又怎能识别。波罗蜜虽然珍贵,但谁能真正赞赏它,年年结果却不曾开花。 想象当初它是乘着天上的木筏来到这里,不知张华是否曾见识过。波罗蜜,波罗蜜,是谁将它贡献给了皇家。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波罗蜜果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来历。诗中,波罗蜜果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被赋予了治愈重病的神奇功效,体现了人们对它的珍视和敬仰。同时,通过与楚王得萍实、孔子识物的典故相比较,诗人表达了对波罗蜜果独特价值的肯定。最后,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暗示了波罗蜜果的珍贵和皇家对其的重视,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深远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