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祠三首陆丞相

· 张诩
攘夷尊夏义昭然,岂但馀生为主捐。 遗恨和戎迷国是,甘心抱日赴虞渊。 朝衣湿尽孤臣泪,讲幄时陈大学篇。 千古大忠祠特起,厓山东下水连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攘夷尊夏:排斥外族,尊崇华夏。
  • 昭然:明显,清楚。
  • 馀生:余生,指剩余的生命。
  • 和戎:指与外族和平相处。
  • 国是:国家的重大政策。
  • 抱日赴虞渊:比喻忠诚至死,日指君主,虞渊指死亡之地。
  • 朝衣湿尽孤臣泪:形容忠诚的臣子因忧国而泪流满面。
  • 讲幄时陈大学篇:在讲学时陈述《大学》的篇章,指传授儒家经典。
  • 大忠祠:纪念忠诚之臣的祠堂。
  • 厓山:地名,位于今广东省。

翻译

排斥外族、尊崇华夏的大义昭然若揭,岂止是愿意为君主献出余生。 遗恨在于国家政策迷于和外族和平相处,甘心为忠诚而赴死。 朝服被孤臣的泪水湿透,讲学时常常陈述《大学》的篇章。 千古以来,大忠祠特地建立,厓山东下的水与天相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于国家的臣子的赞美和对国家政策的忧虑。诗中,“攘夷尊夏”和“抱日赴虞渊”体现了诗人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崇高评价,而“和戎迷国是”则透露出对当时国家政策的不满。最后两句通过对大忠祠的描述,强调了忠诚精神的不朽和历史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