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咏雪
先春冰散入,暝花明没,檐牙高啄。篱梢庭卉,折几枝,都似梳翎冻鹤。玉人何处,正暖炙、鹅笙小阁。倚兽炉、纤指频温,字涩红牙新学。
珠帘十二重遮,想此处清寒,不上梅萼。金樽翠袖,生俊煞、呵笔彩毫相角。苦吟句就,忆驴背、旧游如昨。较浅斟低唱今宵,如此风情不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花:指雪花。
- 暝花:昏暗中的花。
- 檐牙:屋檐的边缘。
- 梳翎冻鹤:形容树枝上的雪像冻住的鹤羽。
- 鹅笙: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指温暖的氛围。
- 红牙:指红色的牙板,古代用来打节拍。
- 兽炉: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
- 字涩:指写字时笔迹不流畅。
- 珠帘:用珍珠装饰的帘子。
- 梅萼:梅花的萼片。
- 彩毫:彩色的毛笔。
- 驴背:指骑驴,古代文人常骑驴游历。
- 浅斟低唱:形容悠闲自得的饮酒唱歌。
翻译
雪花在春天来临前飘散,昏暗中的花儿隐约可见,屋檐的边缘像是在高高地啄食。庭院中的花卉,折下几枝,看起来就像是冻住的鹤羽。玉人在哪里呢,正在小阁中温暖地吹奏着鹅笙。倚靠着兽炉,纤细的手指频频温暖,学习着新的红牙节拍。
珍珠装饰的帘子重重遮挡,想象这里的清寒,连梅花都不愿开放。金色的酒杯和翠绿的衣袖,真是太美了,呵着笔尖,彩色的毛笔相互竞艳。苦苦吟咏,诗句完成,回忆起骑驴游历的旧时光,就像昨天一样。与今宵的浅斟低唱相比,这样的风情并不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日雪景与文人雅集的情景,通过对雪花的细腻描绘和对文人活动的生动展现,表达了作者对冬日清寒之美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梳翎冻鹤”、“鹅笙小阁”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诗歌的独特魅力。
彭孙贻的其他作品
- 《 积雪 》 —— [ 明 ] 彭孙贻
- 《 漫兴十首和郭半村舍人韵 其九 》 —— [ 明 ] 彭孙贻
- 《 妙智寺在东山下双桥跨涧月色溪光亦山中一佳境也院中古树雷火烧其一枝而清阴仍荫数亩僧人不知佛法山野可喜为徘徊久之 》 —— [ 明 ] 彭孙贻
- 《 鸡鸣山功臣庙 》 —— [ 明 ] 彭孙贻
- 《 旅庵即事六首和黄梅南音和尚其上座无畏坐脱于盐和尚至盐送之故及 其四 》 —— [ 明 ] 彭孙贻
- 《 登云岫四首次伯父孝廉公韵 其三 》 —— [ 明 ] 彭孙贻
- 《 病起遣怀十二首 其六 》 —— [ 明 ] 彭孙贻
- 《 甬东邬尺非见访海上赋赠 》 —— [ 明 ] 彭孙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