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邹仪生

· 梁宪
乙卯二月花朝节,自起湖头看花发。 欲持春酒寿故人,理棹东湖妨道滑。 题诗达寄去仙城,春酒故人请自倾。 春光烂漫珠江上,好听春莺唤友声。 忆昔合涌同为客,慷慨高歌相击楫。 事去踉跄患难馀,廿载别来头各白。 君为幕府坐上宾,我入罗浮作野人。 东湖邂逅重相见,出拜妻儿情倍亲。 姚菊里,张禹公,相对经旬志念同。 隐显此心皆不就,几回挥涕洒东风。 怅望美人天一方,烟波浩渺湘水长。 荆榛满道蛇虺怒,山鬼群呼白昼黄。 我欲从之双剑短,短发麻衣不掩骭。 感此重歌行路难,四体无由生羽翰。 因君降辰作长歌,不觉言长感慨多。 爱君祝君长寿考,早际风云佩玉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花朝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花神节,是庆祝春天花卉盛开的节日。
  • 理棹:整理船桨,准备划船。
  • 达寄:送达并寄出。
  • 珠江:中国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
  • 合涌:共同涌动,这里指共同行动或生活。
  • 击楫:敲打船桨,比喻振奋精神,决心行动。
  • 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比喻处境艰难。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邸,也指将军的政权。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这里指隐居之地。
  • 邂逅:偶然相遇。
  • 姚菊里张禹公:人名,诗中的朋友。
  • 经旬:经过十天,指时间较长。
  • 隐显:隐居与显达,指人生的两种状态。
  • 荆榛:荆棘,比喻困难和障碍。
  • 蛇虺:蛇,比喻险恶的人或事。
  • 山鬼:山中的鬼怪,比喻险恶的环境。
  • 双剑短:比喻力量不足。
  • 麻衣:粗布衣服,指贫寒。
  • 掩骭:遮住小腿,形容衣服短小。
  • 羽翰:羽毛,比喻飞翔的能力。
  • 降辰:生日。
  • 风云:比喻时势或机遇。
  • 佩玉珂:佩戴玉饰,比喻身份显贵。

翻译

在乙卯年的二月花朝节,我独自在湖边观赏初绽的花朵。本想带着春酒去祭奠故人,但考虑到东湖的道路湿滑,划船前往可能不便。于是我写诗并寄往仙城,让故人自己斟酒庆祝。珠江上的春光灿烂,莺鸟的叫声如同在呼唤朋友。回忆起我们曾在合涌共同为客,那时我们慷慨激昂,相互激励。但事情过去后,我们都在患难中踉跄前行,二十年的分别让我们的头发都已斑白。你现在成为幕府的座上宾,而我则隐居在罗浮山中,成为了一个野人。在东湖偶然重逢,你向我介绍你的家人,情感倍增。与姚菊里、张禹公相处了十天,我们的志向相同。但无论是隐居还是显达,我们都未能如愿,多次在东风中挥泪。我怅望着远方的美人,烟波浩渺的湘水显得那么长。道路上的荆棘和蛇虺让人愤怒,山鬼在白昼中群呼,环境险恶。我想追随你,但力量不足,我的短发和麻衣都无法遮住小腿。因此我再次感叹行路的艰难,我的四肢无法生出飞翔的羽毛。因为你的生日,我写了这首长歌,不知不觉中感慨良多。我祝愿你长寿,早日遇到好时机,佩戴玉饰,身份显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天湖边的景色和回忆往昔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光烂漫珠江上”、“荆榛满道蛇虺怒”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同时,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不易,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梁宪

梁宪,字绪仲。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任推官。后栖隐罗浮。著有《梁无闷集》、《黄冠闷语》。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梁宪诗,以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梁无闷集》为底本。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