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邹仪生
乙卯二月花朝节,自起湖头看花发。
欲持春酒寿故人,理棹东湖妨道滑。
题诗达寄去仙城,春酒故人请自倾。
春光烂漫珠江上,好听春莺唤友声。
忆昔合涌同为客,慷慨高歌相击楫。
事去踉跄患难馀,廿载别来头各白。
君为幕府坐上宾,我入罗浮作野人。
东湖邂逅重相见,出拜妻儿情倍亲。
姚菊里,张禹公,相对经旬志念同。
隐显此心皆不就,几回挥涕洒东风。
怅望美人天一方,烟波浩渺湘水长。
荆榛满道蛇虺怒,山鬼群呼白昼黄。
我欲从之双剑短,短发麻衣不掩骭。
感此重歌行路难,四体无由生羽翰。
因君降辰作长歌,不觉言长感慨多。
爱君祝君长寿考,早际风云佩玉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花朝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花神节,是庆祝春天花卉盛开的节日。
- 理棹:整理船桨,准备划船。
- 达寄:送达并寄出。
- 珠江:中国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
- 合涌:共同涌动,这里指共同行动或生活。
- 击楫:敲打船桨,比喻振奋精神,决心行动。
- 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比喻处境艰难。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邸,也指将军的政权。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这里指隐居之地。
- 邂逅:偶然相遇。
- 姚菊里、张禹公:人名,诗中的朋友。
- 经旬:经过十天,指时间较长。
- 隐显:隐居与显达,指人生的两种状态。
- 荆榛:荆棘,比喻困难和障碍。
- 蛇虺:蛇,比喻险恶的人或事。
- 山鬼:山中的鬼怪,比喻险恶的环境。
- 双剑短:比喻力量不足。
- 麻衣:粗布衣服,指贫寒。
- 掩骭:遮住小腿,形容衣服短小。
- 羽翰:羽毛,比喻飞翔的能力。
- 降辰:生日。
- 风云:比喻时势或机遇。
- 佩玉珂:佩戴玉饰,比喻身份显贵。
翻译
在乙卯年的二月花朝节,我独自在湖边观赏初绽的花朵。本想带着春酒去祭奠故人,但考虑到东湖的道路湿滑,划船前往可能不便。于是我写诗并寄往仙城,让故人自己斟酒庆祝。珠江上的春光灿烂,莺鸟的叫声如同在呼唤朋友。回忆起我们曾在合涌共同为客,那时我们慷慨激昂,相互激励。但事情过去后,我们都在患难中踉跄前行,二十年的分别让我们的头发都已斑白。你现在成为幕府的座上宾,而我则隐居在罗浮山中,成为了一个野人。在东湖偶然重逢,你向我介绍你的家人,情感倍增。与姚菊里、张禹公相处了十天,我们的志向相同。但无论是隐居还是显达,我们都未能如愿,多次在东风中挥泪。我怅望着远方的美人,烟波浩渺的湘水显得那么长。道路上的荆棘和蛇虺让人愤怒,山鬼在白昼中群呼,环境险恶。我想追随你,但力量不足,我的短发和麻衣都无法遮住小腿。因此我再次感叹行路的艰难,我的四肢无法生出飞翔的羽毛。因为你的生日,我写了这首长歌,不知不觉中感慨良多。我祝愿你长寿,早日遇到好时机,佩戴玉饰,身份显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天湖边的景色和回忆往昔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光烂漫珠江上”、“荆榛满道蛇虺怒”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同时,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不易,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梁宪的其他作品
- 《 送陈启宾还洪都 》 —— [ 明 ] 梁宪
- 《 金陵 》 —— [ 明 ] 梁宪
- 《 癸亥春送陈献孟赴佟静公之招由楚入都取道游西岳访咸阳祁尔嘉明府 》 —— [ 明 ] 梁宪
- 《 遣闷 》 —— [ 明 ] 梁宪
- 《 重九日书答叔京请子 》 —— [ 明 ] 梁宪
- 《 甲寅秋麦盛际返自晋阳过我斋头别之次日寄我以诗兼惠仪物走笔赋答 其一 》 —— [ 明 ] 梁宪
- 《 燕子矶迟人不至 其一 》 —— [ 明 ] 梁宪
- 《 三吴山愚翁先生晚喜禅学辛酉秋繇闽入粤访金抚军携其小照坐立二图及海内诸公题赞出以相示予曰立坐者人得见而题之矣其不立不坐者将何居先生笑而不答因作四言三章而括以七绝书之卷末求质正焉 》 —— [ 明 ] 梁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