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
十年江汉客,头白还山中。
子从嵩岳来,值我蒲涧东。
安期去已久,菖蒲空紫茸。
当时干项藉,苟遇成何功。
学仙即无有,千载见高风。
嗟彼世间人,语之如瞆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嵩岳(sōng yuè):指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
- 蒲涧(pú jiàn):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处有蒲草的溪涧。
- 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菖蒲(chāng pú):一种水生植物,古人认为其有药用价值。
- 紫茸(zǐ róng):指菖蒲的紫色细毛。
- 干项藉(gān xiàng jí):干,求取;项藉,指项羽,楚汉争霸时期的英雄。这里指求取功名。
- 瞆聋(guì lóng):耳聋,比喻听不进别人的话。
翻译
十年间在江汉一带漂泊,如今白发苍苍回到山中。 你从嵩山而来,恰逢我在蒲涧东边。 安期生早已离去,菖蒲上的紫色细毛空留。 当年求取功名如项羽,若遇良机又成就了何等功业。 学习仙道未曾有所得,千年之后仍见高风亮节。 可叹世间之人,对他们说话如同对聋子耳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诗中,“十年江汉客,头白还山中”描绘了诗人漂泊归来的沧桑,而“子从嵩岳来,值我蒲涧东”则巧妙地引入了访客,增添了诗意。后文通过对安期生和菖蒲的描写,隐喻了对仙道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嗟彼世间人,语之如瞆聋”抒发了对世人不解高洁之志的失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