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绪山秋官同诸友骆君举邓天德郭以平黄如礼黄如道钟体嘉来访甘泉三日告归予方登飞云遂与分袂诗以送之

四千里路携诸友,三日甘泉共一门。 岁晚独怜归草草,飞云月下未同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绪山:人名,可能是指钱宁,字绪山,明代官员。
  • 秋官: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长。
  • 骆君举邓天德郭以平黄如礼黄如道钟体嘉:均为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官员。
  • 甘泉:地名,此处可能指甘泉宫,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 飞云:地名,可能指飞云山,位于今广东省肇庆市。
  • 分袂:分别,离别。

翻译

四千里路,我带着诸位朋友,三日间在甘泉宫共聚一堂。 岁末独自归去,心中感到草草了事,飞云山下的月夜,我们未能一同探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湛若水与朋友们在甘泉宫短暂相聚后的离别之情。诗中“四千里路携诸友”展现了诗人不辞劳苦,远道而来的友情;“三日甘泉共一门”则描绘了他们相聚的欢乐时光。后两句“岁晚独怜归草草,飞云月下未同论”则透露出诗人对匆匆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能与朋友们在飞云山下月夜深入交流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