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京邸苦雨

破块鸣条岂是祥,况逢暴涨剧难当。 农家晚稻苗应黑,客舍枯槐叶已黄。 沼国惧争鱼鳖命,灌城忧犯鼠狐藏。 空闻洪范徵皇极,调燮深思在位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破块鸣条:形容大风拔树的景象。破块,疾风击碎土块;鸣条,风吹树枝发声。(“块”读作“kuài”)
  • :吉利。
  • 暴涨:指洪水急剧上涨。
  • 剧难当:非常难以承受。
  • 沼国:多水的国家或地区。
  • 争鱼鳖命:为生存像鱼鳖一样争夺。
  • 灌城:洪水淹没城市。
  • 洪范:《尚书》中的一篇,相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大法。
  • 徵皇极:验证帝王统治的法则。
  • 调燮(xiè):调和阴阳,指治理国家。

翻译

大风拔树哪里是吉祥之兆呢,更何况又遇到洪水急剧上涨,实在难以承受。农家晚稻的禾苗应该都被淹没变黑了,旅舍外的枯槐树叶也已经枯黄。多水之地的人们害怕为生存像鱼鳖一样拼命争夺,被洪水淹没的城市担心触犯了鼠狐之类的藏身之处。只听到说用《洪范》来验证帝王统治的法则,深刻思考调和阴阳治理国家,就看在位者是否贤良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甲辰年京城官邸遭遇苦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苦难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治理国家能力的期望。诗中通过“破块鸣条”“暴涨”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狂暴和洪水的汹涌,凸显了灾害的严重性。“农家晚稻苗应黑,客舍枯槐叶已黄”两句,以具体的景象展现了灾害对农业和环境的破坏。“沼国惧争鱼鳖命,灌城忧犯鼠狐藏”则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灾难中的恐惧和无奈。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贤明地治理国家,调和阴阳,以减轻百姓的苦难。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