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寿陵:古代帝王的陵墓。
- 遗墟(yí xū):指荒废的故址。
- 夕霭(ǎi):傍晚的云雾。
- 宝衣:帝王的殓服。这里泛指珍贵的衣物。
- 野磷(lín):野外的磷火,俗称鬼火。
- 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 戾(lì):暴虐。
- 崩年:帝王去世之年。
- 谥(shì):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 恭仁:指的是唐代的孝敬皇帝李弘,死后追谥为“孝敬皇帝”,这里的“恭仁”可能是作者对其一种评价性的表述。
翻译
那帝王的身躯如今在何处呢?这荒废的陵墓旧址上,傍晚的云雾凝结着。珍贵的衣物已在野外化为磷火,碧绿的琉璃瓦上蔓延着沟边的藤萝。成为暴虐之君在去世之年获得恶谥,(也有像)以恭仁著称的帝王在死后获得的好称呼。千秋万代都是同样的结局,不只是汉、唐的陵墓如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寿陵故址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玉体今何所,遗墟夕霭凝”的问句,引出对帝王陵墓如今荒凉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沧桑之感。“宝衣销野磷,碧瓦蔓沟藤”进一步描写了陵墓的破败,曾经的荣华富贵已不复存在,只剩下野磷和蔓藤,凸显了历史的无情。“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则是对帝王们不同命运的感慨,有的被谥以恶名,有的则获得较好的评价,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最后一句“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将这种感慨进一步升华,指出历史的兴衰是普遍的规律,不仅仅是汉、唐的陵墓会如此,所有的事物都逃脱不了兴衰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苍凉,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