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邦畿(bāng jī):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地区。
- 亚相:在唐代,御史大夫常被称为亚相,这里借指寇中丞的职位。
- 乌府:御史府的美称。
- 戟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戟门。此处指军营的大门。
- 虏尘:指敌人的兵马扬起的尘土,指代敌人的侵扰。
- 传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时,以传箭为号。
- 敕使:皇帝的使者。
- 临戎:亲临战阵。
- 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用六匹马,因此用“六龙”代指天子。
- 巡幸:指皇帝出外巡行。
翻译
守卫边疆之地还能够靠近京城周围,寇中丞作为副相之职兼具大将的威严。 御史府在夜间安闲,明月皎洁,军营的大门在秋季宁静,敌人的侵扰也稀少了。 侦察的士兵进入边塞没有传来紧急的信号,皇帝派遣的使者到军队中有赐予的衣物。 听说天子的车驾巡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常常能见到五彩祥云飞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寇中丞在宣府镇守边疆的情景。诗的首联强调了他的职位重要且具有威严。颔联通过描写乌府的夜闲和戟门的秋静,表现出边疆的安宁。颈联叙述了边疆的平静,没有紧急战事,同时皇帝对军队的关怀。尾联则提到天子巡幸之处的祥瑞之象,暗示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宁。整首诗意境雄浑,既展现了边疆的安定,也体现了朝廷的威严和对军队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