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介公冢子贡士节入广校雠文介集事竣还乡予出公榜中年最少辱公最知爱且重节之为人操履学识绰有父风故作诗壮其行

· 韩雍
学士文章世共誇,贤郎校正志尤嘉。 鲁鱼亥豕分真迹,玉佩琼琚绝点瑕。 太素有传终继美,小坡无沗克承家。 探花弱弟怀知己,别尔何堪重叹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雠(chóu):校对文字。
  • 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鲁”和“鱼”、“亥”和“豕”的篆书字形相似,容易写错。
  • 玉佩琼琚:泛指玉制的佩饰,这里比喻文章的完美无缺。
  • 太素:古代谓构成天地万物的素质。此处或指代刘文介,赞其有深厚的素养。
  • 小坡:可能指刘文介的儿子,以苏轼之子苏过(号小坡)为喻,表明其有才华,能继承家业。
  • 沗(tiǎn):古同“忝”,辱没,有愧于。

翻译

学士的文章被世人共同夸赞,贤能的儿子进行校正的志向尤其值得嘉许。 分辨书籍传写中的文字错误,以求得真实的文迹,(他校正后的文章)就如同完美无瑕的玉佩琼琚。 刘文介有着深厚的素养并有传承,最终能继往开来成就美好,他的儿子也无愧于(他的期望),能够继承家业。 作为探花的弟弟心中怀念着知己,与你分别让人怎能不沉重叹息呢。

赏析

这首诗是韩雍对刘文介之子校正刘文介文集一事的赞美和对其父子的称颂。诗的首联夸赞了刘文介的文章和其儿子校正文集的志向。颔联通过“鲁鱼亥豕”的典故,强调了校正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儿子工作的精细,使得文章如同完美的佩饰般无瑕疵。颈联称赞刘文介的素养得以传承,儿子能够继承家业,是对他们父子的高度赞扬。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刘文介之子分别的不舍和叹息。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刘文介父子的敬重,也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