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用晦贡士
注释
- 癸巳:癸巳年。
- 徂(cú):往,到。
- 粲粲:鲜明的样子。
- 江浔:江边。
- 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孔子为宣圣。
- 揭训:揭示教训。
- 厥中恪如:其中的(道理)谨慎明确。
- 贯乎显微:贯通于细微和明显之处。
- 厥应晰如:它的回应清晰明白。
- 烛时之几:像蜡烛照亮当时的微妙之处。
- 哜(jì):尝。
- 胾(zì):大块的肉。
- 孳孳(zī zī):同“孜孜”,勤勉的样子。
翻译
在癸巳年的春天,我从南方前往(某地)。 鲜明美好的你,跟我在江边相遇。 江水荡漾着我的船,江流浩浩荡荡。 我们相互交流谈话,于是获得了彼此的喜好。 往昔在孔子那里,揭示教诲留下准则。 纲要宏大条目详细,清楚地记载在典籍中。 其中的道理谨慎明确,贯通于细微和明显之处。 它的回应清晰明白,像蜡烛照亮当时的微妙之机。 对微妙之机的审查要精细,以储备其作用。 作用有利于道德的尊崇,无论动还是静都没有间隔。 颜回主张的广博简约,圣人的蕴意借此流传。 孟子死后道义隐匿,喧闹吵嚷着不同的言论。 探索深奥的道理并远承先哲,实际上依靠濂洛之学。 朱熹继承它,打开了紧闭的关键。 就像那谷粒,经过舂打、揉搓、扬去糠秕、淘洗。 反复更换众多的工序,只是为了做成饭食。 唉,那些继承学问的人,争相施展奇特、炫耀才能。 没有品尝那大块的肉,只是口头呈现(学问)。 以自己的想法争相取胜,言辞繁琐并非晶莹透彻。 意念已经错误,如何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呢? 谄媚学问的君子,勤勉地自我努力。 不要排斥先贤,来显示自己的长处。 万古之中只有一个气息,这个道是相同的极致。 获取善的方面要宽广,随处都能获得益处。 有疑问就可以辨析,确信就可以依据。 善的根本是大同,不要区分你我。
赏析
这首诗以赠黄用晦贡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道德的思考。诗中首先叙述了与黄用晦在江边相遇并交流的情景,然后回顾了孔子的教诲以及儒学的传承。作者强调了学问应该注重实质,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奇特和炫耀,批评了那些只说不做、意念错误的学者。同时,作者提倡向先贤学习,不要排斥他们,要以宽广的胸怀获取善的知识,认为善的本质是大同,不应有你我的分别。整首诗语言古朴,富有哲理,通过对学问和道德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求学者的期望和对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