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晓秋

银箭催更天渐晓。金井梧桐落劳。西风小阁寒,残月疏帘照。 王仲宣,此际愁多少。绿树满庭清气生。宝鸭消银鼎。 风传玉雁声,霜没金蝉影。就不是宋玉,也愁难整。 楼上残更鸡叫彻。银蜡还明灭。笛飘别院风,砧急长廊月。 萧条庾信愁难说。河汉西倾生白露。三四寒鸦语。 黄花月下残,红叶风前舞。张衡到此,把愁添做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箭:古代计时器上的银制指针,这里指更漏。(“箭”:读音为“jiàn”)
  •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往往用以比喻宫廷园林里的井。(“井”:读音为“jǐng”)
  • 宝鸭:香炉的美称。(“鸭”:读音为“yā”)
  • 玉雁:古代帝王陵墓中殉葬的玉器,这里可能指一种类似雁形的饰物。(“雁”:读音为“yàn”)
  • 金蝉:蝉的美称。(“蝉”:读音为“chán”)

翻译

更漏声声,催促着时间流逝,天色渐渐破晓。宫廷园林里的井栏边,梧桐叶纷纷飘落。西风轻吹,小阁中透着寒意,残月的光辉透过稀疏的帘子照进来。 此时的王仲宣(王粲),该有多少忧愁啊。庭院中绿树满布,生出清新的气息。宝鸭形状的香炉里,香已燃尽。 风声中传来似玉雁的声响,秋霜遮掩了金蝉的身影。即便不是宋玉,也会愁绪难整。 楼上的更鼓声残,鸡鸣声彻响。银烛的光芒还在明灭闪烁。笛声从别院随风飘来,捣衣声在长廊中伴着月光急促响起。 萧条的景象让庾信(庾信曾作《愁赋》)的忧愁难以言说。银河向西倾斜,白露生成。三四只寒鸦鸣叫着。 黄花开在月下,渐渐凋零,红叶在风前飘舞。张衡到了这里,怕是会把忧愁增添到五分了。

赏析

这首元曲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愁之情。 曲子开篇以“银箭催更天渐晓”写出时间的推移,“金井梧桐落”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厚和凄凉。“西风小阁寒,残月疏帘照”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清冷的氛围。 接着,作者提到王仲宣(王粲),以其来象征忧愁,强调了愁绪之深。“绿树满庭清气生。宝鸭消银鼎”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与前面的冷清形成对比,但依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风传玉雁声,霜没金蝉影”通过风声和秋霜的描写,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就不是宋玉,也愁难整”则再次强调了忧愁的普遍性。 下阕继续描写秋夜的情景,“楼上残更鸡叫彻。银蜡还明灭。笛飘别院风,砧急长廊月”,通过更声、鸡鸣、蜡烛、笛声、捣衣声等多种声音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萧条庾信愁难说”以庾信的愁来映衬自己的心情。“河汉西倾生白露。三四寒鸦语”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冷清和寂静。 最后,“黄花月下残,红叶风前舞”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凄美,“张衡到此,把愁添做五”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忧愁之重。 整首曲子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夜景色和各种声音的描写,将作者的忧愁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韩邦奇

明陕西朝邑人,字汝节,号苑洛。正德三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进员外郎。以上疏论时政忤旨,谪平阳通判。迁浙江按察佥事。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诬陷,斥为民。嘉靖初,起复为山东参议。后屡起屡罢,终以南兵部尚书致仕。邦奇性刚直,治政严肃,自奉节俭。一生好学不倦,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学启蒙意见》、《禹贡详略》、《苑洛志乐》、《洪范图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