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藉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囷。 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 绿鬓渐凋旄节落,关河徙倚独伤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牛马走:旧时自谦之辞。
  • 浩劫:大灾难。
  • 磊块:指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 轮囷:盘曲的样子,这里形容人胸怀大志。
  • 短铗: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冯谖曾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这里借指怀才不遇。
  • 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牦牛尾装饰。

翻译

四年来如牛马般奔波于尘世,大灾难后只剩余我这身躯。借杯酒来浇灭心中的郁积之气,靠在枕上握着兵器试着释放那宏大的志向。忧愁地弹着长剑却成就不了什么事,力挽狂澜稳定局面肯定会有其他人。乌黑的头发渐渐凋零,符节也已落下,在关河之地徘徊倚靠独自伤心神伤。

赏析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特定情境下的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他经历多年奔波劳累后劫后余生的感慨,以及心中的愤懑、抱负和无奈。他借酒消愁,希望能抒发胸臆,也渴望有人能力挽狂澜。诗中“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体现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期望与无奈。最后他面对自己逐渐衰老和事业的失意,在关河之地黯然神伤,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沧桑和悲壮之情。这展示了李鸿章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势的感触。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