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御赐:皇帝赏赐。
  • 琼林宴:古代皇帝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
  • 恭和诗:应和他人诗歌而作的诗。
  • 轩陛:殿堂的台阶,借指朝廷。
  • 符旗盖:绘有符节的旗帜和车盖。
  • 牛女节:即七夕节。
  • 鸾章:指文章,文采斐然如鸾鸟的彩章。
  • 壁奎:壁宿和奎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 赓歌:酬唱和诗。

翻译

奉皇帝诏令新戴上为官的帽子,再次来到朝廷殿堂仰望天子容颜。云朵呈现出五色像是符节旗帜的伞盖,露天站立着众多官员佩戴着各种佩饰玉环。宴饮巧妙地赶上了七夕节,华美的文章光彩映照在壁宿和奎宿之间。献上诗篇陈述高雅这是臣子之事,何况又看到应和酬唱诗歌的美好气象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文天祥参加御赐琼林宴的情景和感受。诗中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如五色云、众多官员的佩饰等,展现出宴会的隆重和庄严。同时提到宴会巧逢七夕节,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氛围。他表达了自己作为臣子献诗的恭敬之情,以及对当时那种文学酬唱美好气象的欣喜。整体体现出庄重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氛围,也反映了文天祥对朝廷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