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山: 古代无锡的一座名山,今称黄鹤山,位于太湖之滨。
- 冉冉: 形容缓慢升起的样子。
- 波涛雨: 比喻波浪翻滚,如同雨水般密集。
- 泯泯: 清晰的样子,形容水流平静。
- 二十年前曾去路: 指诗人二十年前曾经经过无锡的路程。
- 行人: 这里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正在远行。
- 心为碎: 心情悲痛得如同心都要碎了。
- 父老相逢鼻欲辛: 老百姓见到诗人,因感同身受而鼻头酸楚。
- 程婴存赵: 古代忠臣程婴救孤的故事,此处可能暗示诗人的忠诚与困境。
- 惆怅: 忧郁伤感。
翻译
金山如梦中的雨后山色,锡水中流淌着春天的静谧。二十年前我曾途径此地,如今却身处千里之外,漂泊他乡。我的心虽未死去,却已破碎,每当与父老乡亲相遇,心中悲痛,鼻子也仿佛要酸楚。夜晚读到程婴保护赵氏孤儿的故事,每一次都让我满怀惆怅,泪水不禁沾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途径无锡时所作。诗人以金山、锡水为背景,回忆起二十年前的过往,表达了对自己当前境遇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英雄未死心为碎"一句,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身陷囹圄,心志犹存。"程婴存赵事"则是借典寓志,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坚守忠义,期待能有翻身的机会。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动容。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