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傅龙图帅秦

公才卓荦有施为,镇俗安边正及时。 东壁图书迁秩峻,西州父老叹来迟。 门开细柳军无匹,剑下楼兰敌未知。 闻道秦州多胜迹,登高能广少陵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荦(zhuó luò)**:卓越,出众。形容人的才能突出。
  • 东壁图书:古代以“东壁”象征文才。这里表示傅龙图因文才出众而获得晋升。
  • 迁秩:升职。“秩”指官吏的俸禄、官阶 。
  • 西州:这里指秦州,在今甘肃天水一带 。
  • 细柳军:西汉周亚夫曾在细柳治军,纪律严明。这里用“细柳军”来形容傅龙图治军有方,军队纪律严整。
  •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常与汉为敌。这里代指敌人。
  • 少陵:代指杜甫,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

翻译

您有着卓越不凡的才能且能够施展抱负,此时去安定风俗、守卫边疆正是恰当的时候。您凭借出众的文才获得很大的晋升,秦州的父老乡亲感慨您来得太晚了。您治军如同周亚夫,麾下军队纪律严整无人能比;您利剑一挥,敌人们还不知怎么回事(形容克敌迅速)。听说秦州有很多名胜古迹,您登上高处,说不定能扩展杜甫描写此地的诗篇呢。

赏析

这首诗是孔武仲送别傅龙图赴秦州任职时所作。首联直接赞扬傅龙图卓越的才能以及此时赴任安定边疆的及时性,开门见山表达对友人能力的肯定和对其赴任的期待。颔联一面说傅龙图因文才高升,另一面通过秦州父老“叹来迟”,从侧面烘托出傅龙图名声远扬、深受期待。颈联以“细柳军”“剑下楼兰”两个典故,高度赞扬傅龙图的军事才能,分别从治军严明和克敌迅速两方面,展现其军事威望与实力。尾联则独出心裁,不局限于一般送别时的惜别之情,而是由秦州多胜景联想到友人或许能在那里创作媲美杜甫诗篇的佳作,表达出对傅龙图文学才华的推崇和对其在秦州能有所建树的美好期许 。全诗融赞美、期许于送别之中,笔力雄健,格调高昂。

孔武仲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6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