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江行

· 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洗旧雠。 残虏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阔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销得几分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 年)。这一年,宋与蒙古联合灭金,之后蒙古背盟,南宋时期的一次重大政治军事事件。
  • 雠(chóu):同“仇”,仇恨。
  • 残虏:指残余的金朝势力 。
  • 装铁:披挂铁甲。
  • 关洛:泛指中原沦陷地区。关,函谷关;洛,洛阳。

翻译

千万条河流都无法阻挡长江滚滚东流,它却不能为人间洗雪往昔的仇恨。残余的金朝势力自行因其他国家的打击而衰败覆灭,大臣们白白地背负了长久以来的忧虑。边境寒冷,战马全都身披铁甲,江面广阔,出征的战船有一半高耸如楼。若能一举收复中原沦陷地区,不知道这能消解多少忧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蒙联合灭金之后,诗人在江上航行触景生情而作。首联以大江的奔腾无敌开篇,又遗憾它不能洗雪国仇家恨,奠定了全诗复杂的情感基调。颔联对金朝灭亡的原因进行思考,认为是外部因素而非南宋自身实力,对南宋朝廷大臣多年的忧虑竟变得没有意义表示感慨,含有对南宋朝廷无能的隐痛。颈联描写了边寒的战马披甲、出征战船高大的景象,在展示军事力量的同时又暗示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局势。尾联以设想收复中原的情景收尾,对收复失地充满期待,同时“不知销得几分愁”一句,又体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复杂的愁绪:虽然胜利有希望,但国家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前途未卜。整首诗将诗人的感慨、忧虑与希望融为一体,沉郁顿挫,反映出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毛珝

宋三衢人,字元白。能诗,不求闻于时。 ► 84篇诗文

毛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