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怀旧

禁门三五金吾夜,回首青春忽二毛。 池上昔陪王母宴,斗中今直贵人牢。 风生江海龙游远,月满关山鹤唳高。 梦到钧天灯火闹,依然彩笔照宫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 禁门:宫门。皇宫禁止一般人进入,所以称禁门。
  • 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这里指上元节即元宵节。
  • 金吾夜:金吾,古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金吾夜是指上元节这一天金吾不禁夜,百姓可自由出入游玩。
  • 二毛:头发黑白相杂,指头发有了白发,谓年老。
  • 王母宴:这里借王母娘娘的宴会形容昔日在上元节时宫廷盛宴的繁华。
  • 斗中:北斗星中。
  • :通“值”,这里是身处的意思 。
  • 贵人牢:暗指自己身陷牢狱。
  • 风生江海:寓意局势风云变幻。
  • 龙游远:可能象征南宋朝廷流亡远方。
  • 月满关山:明月照满关山,描绘凄清宏大的景象。
  • 鹤唳(lì)高:鹤高亢地鸣叫,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 钧天:天上的音乐,这里代指皇宫中元宵节热闹的音乐歌舞场面。
  • 彩笔:有才华的象征,传说江淹年轻时,曾梦到仙人给予他一支五彩神笔,从此文思泉涌。

翻译

记得皇宫 Gate在元宵节的夜晚,不禁行人,热闹非凡。如今回首往昔,青春已逝,不知不觉间两鬓已生出白发。曾经还能陪着参加宫廷如同王母娘娘宴会般盛大奢华的庆典,而如今却深陷牢狱之中。时局风云变幻,像是江海之上风生云起,南宋朝廷如巨龙远游,飘忽不定。明月照亮了重重关山,鹤在高处发出凄厉的鸣叫。我在梦里又回到那热闹非凡、音乐缭绕的皇宫盛宴场景,还仿佛看到自己文采斐然,手中的彩笔映照着华丽的宫袍。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狱中所作,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感慨。开篇由上元节昔日的繁华热闹引出如今自己年岁渐长、青春不再的感叹,奠定了怀旧与哀伤的基调。“池上昔陪王母宴,斗中今直贵人牢”将曾经在上元节参赴宫廷盛宴的荣耀与当下身陷牢狱的狼狈处境强烈对照,凸显命运的巨大落差和人生的无常,也寄寓了国势衰微的沉痛之情。“风生江海龙游远,月满关山鹤唳高”运用比喻和烘托的手法,“风生江海”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南宋朝廷的命运如“龙游远”一般难以把握;“月满关山鹤唳高”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寥、悲凉的画面,更衬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悲愤。最后两句梦境与现实交织,梦到往昔热闹的宫廷宴会,“依然彩笔照宫袍”暗示曾经的才情和辉煌,与如今的困境反差极大,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和国家繁荣的怀念,以及壮志难酬、山河破碎的悲哀。整首诗感情真挚深沉,意境开阔又充满伤感,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的沧桑感慨融为一体,读来令人动容 。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