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开始。
  • 安之: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尊称,指收信人。
  • 的然:形容声音轻快、忽然的样子,此处似指春夜鸟鸣。
  • 欢趣:欢乐的情趣。
  • 闲游:悠闲的游玩。
  • 丛蝶:花丛中的蝴蝶。
  • 怅无依:失意、无所依托的样子。
  • 窗下忘怀客:指在窗下静思的客人。
  • 高眠:熟睡。
  • 掩扉:关闭门窗。

翻译

春天本已逝去,却在昨晚悄然回归,留下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尽管欢愉的时光短暂,也不要觉得少有,偶尔的闲暇游赏,不必感到奇怪。树林里的黄莺找到了栖息之所,花丛中的蝴蝶却显得孤独无依。窗下的你,或许正沉浸在忘我的思考中,此刻沉睡着,门窗紧闭,享受着这份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立夏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夜归来和日常生活的片段,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与人生况味的感慨。留春之情,寓言了对美好时光的挽留;欢趣与闲游的对比,流露出对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的珍视。林莺有托,象征着生命有所寄托;丛蝶无依,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寻找归宿的渴望。诗人以窗下忘怀客的形象,寄寓自己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