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

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响。 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园葵最柔弱,独取倾心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 苟非(gǒu fēi):如果不是。
  • :太阳。这里表示阳光照射的方向。
  • :本性。这里指竹子生长的特性。
  • :怎么,哪里。表示反问语气。
  • :勉强、强迫。
  • 就阳:趋向阳光。
  • 园葵:园中的葵菜。
  • 倾心:葵菜常朝着太阳生长,仿佛心总是向着太阳,所以古人认为葵菜有“倾心”向阳之意。

翻译

在南墙的背阴处种下竹子,可竹子长出后都朝着北面生长。如果不是太阳在北面照射,竹子这种生长朝向北面的特性又怎么能被勉强改变呢?由此便知道万物趋向阳光的心意,花草树木其实都是有情感的呀。园中的葵菜是最为柔弱的,却独独因为始终朝着太阳生长而赢得了“倾心”的名声 。

赏析

这首诗以种竹这一日常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竹子生长趋向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万物对阳光的本能追求。诗人先描述了在南墙阴处种竹,竹子却向北生长这一奇特现象,自然引出关于太阳位置与竹子生长特性关系的思考。“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运用反问句式,强调了自然规律对万物的支配作用,即竹子向阳性是难以被外力改变的。

接着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由竹子推及其他草木,提出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的观点,将草木人格化,赋予它们追求阳光的情感与意志,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最后两句以园葵为例,再次强调草木对太阳的倾心,柔弱的园葵以始终向阳之举获得了特殊的美名,进一步升华了万物对光明、温暖追求的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质朴但蕴含深邃,借草木的生长特性寄寓对自然规律以及万物皆有灵的深刻理解,彰显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豁达的自然观。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