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烘虱

天生万物名品夥,嗟尔为生至么么。 依人自活反食人,性喜覆藏便垢涴。 晨朝生子暮生孙,不日蕃滋踰万个。 透疏缘隙巧百端,通夕爬搔不能卧。 我归彼出疲奔命,备北惊南厌搜逻。 所擒至少所失多,舍置薰烧无术奈。 加之炭上犹晏然,相顾未知亡族祸。 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细者懦怯但深潜,乾死缝中谁复课。 黑者抱发亦忧疑,逃入幧头默相贺。 腥烟腾起远袭人,袖拥鼻端时一唾。 初虽快意终自咎,致尔歼夷非尔过。 吾家箧笥本自贫,况复为人苦慵惰。 体生鳞甲未能浴,衣不离身成脆破。 朽缯坏絮为渊薮,如麦如麻寖肥大。 虚肠不免须侵人,肯学夷齐甘死饿。 醯酸蜹聚理固然,尔辈披攘我当坐。 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迩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夥(huǒ):多。
  • 么么:微小。
  • 垢涴(gòu wò):污垢。
  • 踰(yú):同“逾”,超过。
  • 搜逻:搜索巡逻。
  • 晏然:安然,安定的样子。
  • 幧(qiāo)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 歼夷:消灭。
  • 箧(qiè)笥(sì):藏物的竹器。
  • 渊薮(yuān sǒu):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 披攘(rǎng):纷乱。

翻译

大自然创造出万物种类繁多,可叹你们如此渺小却能生存。依靠人而活命却反而吃人,天性喜欢隐藏又满是污垢。早晨出生晚上就生子,没多久就繁衍超过上万个。透过缝隙巧妙多端,整夜抓挠使人不能安卧。我回屋它们就出去让人疲于奔命,防备北边惊吓南边厌烦搜索巡逻。抓住的少失去的多,舍弃不管用熏烧也没办法。放在炭火上仍然安然,相互看看不知道有灭族之祸。大的洋洋得意迷失方向,奔跑不停身子就已坠落。小的懦弱胆怯只是深深潜藏,干死在缝隙中谁又去查看。黑色的抱着头发也担忧怀疑,逃进头巾中默默庆贺。腥气的烟腾起远远袭来,捂着鼻子时会吐一口。开始虽然快意但最终自责,致使你们被消灭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家的箱子本来就贫穷,何况又因为人懒散。身上长了鳞甲不能沐浴,衣服不离身都成了脆破的。破旧的丝织品和坏棉花成了你们的窝,如麦如麻渐渐肥大。空着肚子也不免要侵犯人,怎肯学伯夷叔齐甘愿饿死。酸醋和蚊子聚集是理所当然,你们扰乱我该忍耐。只要想着努力自我清洁,众多的虱子都应当远远传播开去。

赏析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虱子的种种习性和令人厌恶的情况。诗人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详细描述了虱子的繁衍之快、难以捕捉、对人的骚扰,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无奈。同时也从自身角度反思,表达出对懒散的自我检讨。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描写,如“晨朝生子暮生孙”等,让虱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整体既有对虱子的厌恶和批判,也有一定的自我思考和感悟,充满生活气息。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