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夜省直纪事呈同舍

穷秋直省舍,大雨吁可畏。 九河翻层空,入夜愈恣睢。 置床东壁根,时有涂塈坠。 飒飒势将摧,怵惕不成寐。 中宵抱衾立,呼烛久方至。 徙之近西偏,禂帐不能备。 飞蚊胡不仁,忍此加啄噬。 避烦只深藏,悒悒面蒙被。 须臾漏转剧,枕褥亦沾渍。 虽起欲何之,室中无燥地。 展转遂达旦,耿耿负忧悸。 因思闾井民,糊口仰执技。 束手已连旬,妻儿日憔悴。 囊钱与盎米,薪木同时匮。 败衣不足准,搏手坐相视。 予今幸已多,敢不自知愧。 无谋忝肉食,念尔但增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省直:在宫廷当值。
  • (xū):表示惊异。
  • 恣睢(zì suī):放纵、放任。
  • 涂塈(tú jì):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 怵惕(chù tì):戒惧,惊惧。
  • (qīn):被子。
  • 禂帐:用毡制作的帐篷。
  • 须臾(xū yú):片刻,一会儿。
  • 耿耿:心中不安。
  • 闾井:市井,民间。
  • (tiǎn):辱,有愧于。

翻译

八月十七日晚上在宫廷当值时记事并呈现给同僚。穷困的秋天在宫廷当值之所,大雨实在令人畏惧。九条河流在高空翻滚,到夜里更加放纵放任。把床放在东墙壁根处,时常有涂抹墙壁的泥块坠落。飒飒风声气势仿佛要摧毁一切,内心惊惧难以入睡。半夜抱着被子站着,呼唤蜡烛很久才到来。把床移到近西偏的地方,毡帐还来不及准备。飞舞的蚊子为何这样不仁慈,忍心这样来叮咬。为了躲避烦恼只有深藏起来,忧愁地蒙着头被。不一会儿漏雨更厉害了,枕褥也都被沾湿。即使起来又能去哪里呢,屋子中没有干燥的地方。辗转反侧一直到天亮,心中不安怀着忧虑和惊悸。因而想到市井的百姓,依靠手艺维持生活。束手无策已经连着好几个旬日了,妻子儿女一天比一天憔悴。口袋里的钱和装米的容器,柴木也同时匮乏了。破旧的衣服都不够抵挡,只能两手相搓坐着相视。我现在已经幸运很多了,怎敢不知羞愧。没有谋略却无功受禄,想到他们就只能增添叹息。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省直当值时遭遇大雨的情景和由此引发的对民生艰难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大雨倾盆、房屋漏雨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不安和窘迫的氛围。“九河翻层空”等句形象地表现出雨势的浩大。接着通过描述自己的遭遇如床的挪动、蚊子叮咬等,突出无奈之感。后半部分转而想到民间百姓生活的困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自己无功受禄的羞愧之情。全诗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自身的反思,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对民生的关怀,层次丰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