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子访余留未久其家报以细民艰食急归发廪赈之
注释
- 收缨(yīng):整理冠带,这里指整理行装准备出发。“缨”是系在颔下的帽带。
- 抱袂(mèi):持袂,袂是衣袖,抱袂表示相互携手。
- 九九书:吕子阳所解的《老子》一书,“九九”可能是书中某种篇章结构或特定含义。
- 缀篇端:在篇章开头附加文字,即邀请作者在其著作前写序之类。
- 冬雷数(shuò):冬季打雷频繁。“数”表示屡次、频繁。
- 丁鞋:一种有齿的木屐,便于在泥泞道路行走。
- 小邦:小城邦,这里指永康一带。
- 肥羜(zhù)阙:肥美的小羊缺乏。“羜”是出生五个月的小羊。
- 糁(sǎn)絮:碎米和棉絮之类,形容食物粗劣。
- 诘(jié)朝:明晨,次日早晨。
- 东飞翰:向东飞的翅膀,表达急切回家的愿望。“翰”本义是长而硬的羽毛,可指翅膀。
- 不遑(huáng)处:没有闲暇安稳休息。遑,闲暇。
- 喟(kuì)焉:感慨叹息的样子。
- 澹百虑:淡泊各种思虑。
- 大培乾:大面积的干旱,这里比喻百姓艰难的生活处境。
翻译
在古蜜浦整理好行装出发,在生姜门与你携手相聚。你自行注释解读的《老子》九九之书,邀请我在开篇为它添写文字。我长久以来学业荒废,而你的道德学问愈发高深隐微。此时正值冬天频繁打雷,乌云蔽雪,白天也常昏暗无光。夜晚火把燃起照亮夜色,丁鞋走过留下清晰的齿痕。小地方连肥美的小羊都稀少难寻,盘中只能用些虾蛤之类充数。辣椒橙子都没了应有的滋味,只能勉强吞食些碎米棉絮般粗劣食物。次日清晨接到家中书信,原来是让召回孙儿。信中痛陈乡亲们饥饿的状况,只能去采蕨菜挖蕨根吃来充饥。粮仓满满井水盈盈,可淘米的水却难有干净的。大家找你如同寻找父亲一般,你希望能借到向东飞去的翅膀。想到这些就无暇安歇,不禁叹息着整好归鞍踏上回乡之路。我年老了对很多事都看得淡泊,自己的身世都不去过多计较。哪怕自己能有滋润的一小块农田,又怎能解救广袤大地的干旱。西城的柳枝随风摇曳,北寺的江水浩浩荡荡。希望你此次回去能救助百姓,不要让他们因饥饿无奈而死,也算是慰藉这世间艰难的行路之人。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吕子阳前来拜访作者,后因家中告急乡亲们艰难度日而匆忙归乡赈灾一事。诗的开篇交代两人相聚的情景以及吕子阳的著书相关事宜,展现出两人的交情。接着对冬日恶劣气候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压抑沉重的氛围,也暗示了民生艰难的时势。诗中细致描绘了当地困苦的生活状态,食物匮乏、粗糙等都体现出百姓生活的凄惨。
通过吕子阳接到家书后的急切反应,如“觅翁如觅父,愿假东飞翰。念之不遑处,喟焉整归鞍”,生动地展现出他心系乡亲的品德和善良。叶适还以自己“老澹百虑,身世两莫存”之态,衬托出吕子阳的担当奉献。 最后以西城柳、北寺江的景象作结,表达对吕子阳能救助百姓的期盼,全诗情真意切,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友人美好品德的褒扬,在平实的叙述中展现出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社会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