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彷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写作,这里指写作诗歌来描绘某事或某人。
  • **葛天民:南宋诗人。
  • **叶碍渔舟入(ài):阻碍。意思是芦苇叶子阻挡了渔船的进入。
  • **丛分水国宽水国:水乡。丛生的芦苇划分出水乡的宽广区域 。
  • **低回藏鹭渚低回:起伏回荡;鹭渚(lù zhǔ):白鹭栖息的小洲。意思是芦苇起伏回荡中隐藏着白鹭栖息的小洲。
  • **彷佛钓鱼竿:芦苇好像钓鱼竿。
  • **荡户和萍送荡户:船户。船户带着萍草随波送行。
  • **溪翁当竹看:溪边的老翁把芦苇当作竹子看待。
  • **所怜如许节:怜惜;如许:这么多,如此。让人怜惜这么多竹节般的样子 。
  • **不耐雪霜寒:不能忍受雪霜的寒冷。

翻译

芦苇的叶子阻碍着渔舟进入,丛生的芦苇划分出宽广的水乡区域。芦苇起伏中隐藏着白鹭栖息的小洲,它们还仿佛是一根根钓鱼竿。船户带着萍草随着水波送行,溪边的老翁把这些芦苇当作竹子来看待。让人怜惜的是它有这么多如竹节般美好的形态,却忍受不了雪霜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生动细腻地描绘了葛天民所栽芦苇的景象。开篇“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通过描写芦苇叶对渔舟的阻碍以及丛生芦苇划分水乡区域,点明了芦苇生长的繁茂及所处环境。接着“低回藏鹭渚,彷佛钓鱼竿”用生动的笔触,写出芦苇的动态,既藏着白鹭栖息之地,又宛如钓鱼竿,充满自然野趣和生活气息。“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从人的活动和看法进一步衬托芦苇,船户与萍草相伴,溪翁把芦苇错当竹子,侧面表现芦苇的特点。结尾“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则笔锋一转,由前面对芦苇美好之态的描写,到怜惜它不能抵御严寒,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或许也借此寄寓了人生的感慨,暗示美好事物在困境前的脆弱 ,全诗画面感强,角度多样,耐人品味。

叶绍翁

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 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