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安郡王桂子

· 史浩
嫦娥屑玉酝旃檀,乞与人间秋后看。 已向水边吟月晓,却来花下立更残。 西风把酒休催菊,南国行歌不赋兰。 何必秾香千万斛,鼻端须此百忧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住在月亮上。
  • 屑玉:形容月光如玉屑般洒落。
  • 旃檀:一种香气馥郁的木材,此处可能指代月亮的清辉。
  • 乞与:请求给予。
  • 秋后看:秋天赏月。
  • 吟月晓:黎明时分在水边吟诗赏月。
  • 立更残:夜深人静之时站立赏花。
  • 西风:秋风。
  • 把酒:持杯饮酒。
  • 催菊:催促菊花开放。
  • 南国:南方,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之地。
  • 行歌:边走边唱。
  • 赋兰:吟咏兰花,可能暗示高雅的志趣。
  • 秾香:浓郁的香气。
  • :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 鼻端:鼻子前,引申为感受。
  • 百忧宽:消除百般忧愁。

翻译

月光如嫦娥洒下的玉屑,落在旃檀木上,她请求在人间让这秋日月色得以欣赏。清晨我在水边吟咏诗句赏月,深夜又来到花下独自站立。秋风吹过,我不愿它催促菊花早早绽放;身处南方,我更愿漫步歌唱而不提那高洁的兰花。何需千万斛浓香四溢,只需这清冷月色,就能让我心中的忧虑稍稍缓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秋季月色的独特感受,将月光比作嫦娥的玉屑,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诗人通过早晨在水边吟诵,夜晚在花下停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沉醉。同时,他借西风、菊花和兰花等元素,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诗的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清冷的月光能帮助他排解内心的忧虑,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县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史诏孙。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参知政事。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力主守江。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首言赵鼎、李光无罪,申辨岳飞之冤。旋因反对张浚北伐,为御史王十朋所劾,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寻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谥文惠,改谥忠定。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