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章判官之卫州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几砚(jǐ yàn):几案和砚台,这里指代昔日一同学习、交往的场景。
  • 十秋:十年。秋常用来代指年份。
  • 松坚终发石:松树生长得坚韧,最终能顶开石头。寓意只要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 鱼变即辞流:鱼一旦变化(化身为龙)就会离开原来的水流。鱼变通常指鱼化龙,象征人实现蜕变、高升。
  • 飞檄(xí):紧急军中文书。
  • 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 借筹:指代谋划军事。
  • 淇园:在今河南淇县竹园村淇水北岸 ,以产竹著名。
  • 椎(chuí)牛:杀牛,常指犒劳军队。

翻译

当年我们一起在几案砚台旁交游,至今算来已经过去十年时光。坚韧的松树最终能顶开石头,鱼化为龙便会离开旧时水流。你要去的卫州附近没有紧急军情,如今正是政治清明之时,无需过多谋划军事。淇园春天的竹子秀美迷人,在军队的宴会上天天杀牛犒劳。

赏析

这首诗是司马光送别龚章判官前往卫州时所作。开篇“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通过回忆昔日同游的美好时光,感慨时光飞逝,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友人的距离,也奠定了全诗送别时感慨万千的情感基调。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运用比喻的手法,既是对龚章能力和才华的赞美与肯定,鼓励他只要坚持不懈定能成功,实现人生转变;也是在阐明人生境遇变化、追求进步的道理。

诗的后半部分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描绘出当地太平无事,无战事纷扰的景象,此时政治清明,不需要过多操心军政事务。“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则进一步渲染了卫州的宜人环境与欢快气氛,暗示友人此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任职,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这首送别诗跳出了一般送别诗伤感悲凉的套路,全诗情感明快开朗,既有对往昔友情的追念,又有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展现出诗人真挚情感和豁达的胸怀。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