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伯鱼读书堂

· 史浩
我来嗟许晚,已失读书堂。 遗址烟焰馀,草木犹辉光。 乃知子史子,揭名意何长。 书册本可好,履践斯为良。 痴绝蠹万卷,未若陶食忘。 苟得是中趣,高可云外翔。 政不守萤雪,汩汩勤朱黄。 譬如沈痾痊,安用千金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嗟许:感叹,惋惜。
  • 读书堂:古代学习或藏书的地方。
  • 遗址:旧时建筑物的遗迹。
  • 烟焰馀:指火灾后残留的痕迹。
  • 履践:实践,亲身经历。
  • 子史子:古代学者,此处指史伯鱼。
  • 揭名:命名,此处指史伯鱼给读书堂命名。
  • :蛀虫,引申为书籍受虫害。
  • 陶食忘:指简单的生活,忘却世俗之事。
  • 萤雪:形容刻苦读书,如囊萤映雪。
  • 汩汩:忙碌的样子。
  • 沈痾:久病,重病。
  • 千金方:昂贵的药方。

翻译

我来感叹太迟,那读书堂已不再。 仅余遗址,烟熏火燎的痕迹还在, 草木间依然闪烁着昔日的光芒。 原来史伯鱼命名这里的深意长远, 书籍虽好,实践才是真正的力量。 沉迷于万卷书中的蛀虫,不如淡泊生活, 若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心灵就能翱翔天际。 不必执着于寒夜苦读,忙碌于批注篇章, 就像久病之人康复,昂贵的药方又有何用?

赏析

这首诗以史伯鱼的读书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读书人追求的反思。诗人惋惜未能早些造访,但通过遗址的残存,仍能感受到读书人的精神与智慧。他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批判了过度专注于书本知识而忽视生活体验的现象,提倡回归生活的本质,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过分追求学问可能带来的疲惫,认为健康和快乐才是生活的真谛。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县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史诏孙。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参知政事。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力主守江。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首言赵鼎、李光无罪,申辨岳飞之冤。旋因反对张浚北伐,为御史王十朋所劾,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寻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谥文惠,改谥忠定。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