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大雪有雷电雹次日大雪雷雹越十日又大雪尺余奇寒纪事

惟王首载春,岁行摄提格。 青籥启蛰房,万物未甲坼。 长衔竞腰鼓,临望纪元夕。 土牛送滕六,忽与谢仙迫。 同云幂四维,急羽飞六翮。 乍如珠跳瓦,俄看径曳帛。 阳冰鼓阴火,殷动顿旁魄。 苏苏或遂泥,索索更来虩。 严风吹樛枝,照耀雀锡白。 旅人叹龟手,重纩齿余齰。 吾闻古洪都,方舆称水泽。 其地濒江湖,其俗便絺绤。 长虞炎精炽,无虑玄冥赫。 何渠积淹旬,黍律骄不易。 踆乌蹲寒号,顾菟伏猬磔。 得无载籍诞,或者司历失。 昨宵气加凛,飞惨又骚驿。 夜漏咽层冰,晓色射窗隙。 龙战警百万,鹤语动寻尺。 上天岂无意,史氏慎取索。 竹歌哀黄台,鹅池拉蔡栅。 况今蓬婆外,壮士犹负戟。 谁欤薛孤延,敢告庄青翟。 纪异咄咄词,放管落枣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摄提格: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寅年的别称。
  • 青籥(yuè):管乐器。
  • 启蛰:节气名,惊蛰。
  • 甲坼(chè):草木种子外皮开裂而萌芽。
  • 滕六:雪神名。
  • 同云:云彩密布。
  • 六翮(hé):鸟的两翼。
  • 苏苏:恐惧不安貌。
  • 索索:恐惧貌。
  • 虩(xì):恐惧的样子。
  • 樛(jiū)枝:向下弯曲的树枝。
  • 龟手:手上皮肤冻裂。
  • 重纩(kuàng):厚丝绵。
  • 方舆:大地。
  • 水泽:多水的地方。
  • 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 长虞:长久的忧虑。
  • 炎精:太阳。
  • 玄冥:冬神。
  • 踆(qūn)乌:古代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乌。
  • 顾菟(tù):亦作“顾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
  • 猬磔(zhé):如猬毛纷张,一般形容气势凶狠。
  • 骚驿:骚扰驿站。
  • 寻尺:喻微小或微细之物。
  • 薛孤延:北齐将领。
  • 庄青翟:西汉大臣。

翻译

当王开启新年之始,这一年处于寅年。管乐开启了惊蛰时节,万物还未萌芽开裂。长街上传来连续的腰鼓声,在这等候纪元的晚上。土牛送走了雪神,突然就和仙人紧迫而来。浓云密布四周,急飞的鸟儿振翅。刚开始如同珍珠跳落在瓦片上,不久看那路上如同拖着白帛。阳冰引发阴火,震动令人心惊魄动。恐惧不安或者就要化成烂泥,恐惧地不断颤抖。寒风吹着弯曲的树枝,照耀得像锡一样白。旅行者叹息手冻裂了,裹着厚丝绵还觉得冷得咬嘴唇。我听说古代的洪都,大地被称为多水之地。那里临近江湖,习俗是穿葛布衣服。总是担忧太阳炽热,没想到冬神也如此威猛。为何久积如此之久,即使黍黍律法也难以控制。三足乌在寒冷中蹲着鸣叫,月中的玉兔如刺猬般气势凶狠。莫不是记载有荒诞之处,或者是掌管历法的失误。昨晚天气更加寒冷,飞起来凄惨又骚扰了驿站。夜里的漏声在层层冰下幽咽,早晨光线射进窗缝。似有龙战警百万,仙鹤的声音也能听见一寻大小。上天难道没有用意吗,史官要谨慎选取。竹歌哀诉像黄台那样,如同在鹅池拉扯蔡栅。况且如今在蓬婆之外,壮士还拿着兵器。是谁呢,薛孤延,敢告诉庄青翟。记录这怪异让人惊叹的事,放纵笔管像扔枣核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日大雪、雷电、冰雹等奇异的天气现象和寒冷的气候,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感受和联想。诗中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如“同云幂四维,急羽飞六翮”“乍如珠跳瓦,俄看径曳帛”等,生动地表现了雪景和氛围。同时,也提到了与天气相关的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惊叹和疑惑,也有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思索。整体风格雄奇瑰丽,富有想象力,是一首别具特色的诗作。

周天度

清浙江仁和人,字心罗,号让谷。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许州知府。有《十诵斋集》。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