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樵子(qiáo zǐ):砍柴的人。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 浦(pǔ):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 间(jiān):这里指民间。
翻译
忽然听到砍柴人的歌声,我徘徊着走下前面的山。几处曲折的山峰显得错落杂乱,他肩负着落日缓缓归来。微风传来远处水边的声音,清脆的响声在开满花的河湾回荡。袅袅的黄莺频繁应和着,清越的声音使石头也显得灵动。且行且歌,聊以自适,嘲笑那些士人们不如这民间自在。试问他的家在哪里,就在那半间白云缭绕的屋舍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鼓山的景色和樵子的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自在的氛围。诗的开头通过“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引出了画面,给人一种意外和悠然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如“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细腻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和声音,富有层次感和美感。“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则进一步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和灵动。最后,诗人通过“行歌聊自适,笑士不如间”表达了对樵子自在生活的羡慕,以及对世俗士人的一种反思。“试问家何处,白云屋半间”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樵子家的清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民间生活的自在。
卓肇昌
卓肇昌,字思克,台湾凤山人,为卓梦采之子。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官拣选知县,不赴。少颖异,能承庭训,好为古文辞,论世知人,具有特识,一时老师宿儒,咸器重之。著有《栖碧堂全集》,藏于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分修《重修凤山县志》时担任「参阅」。 连横《台湾诗乘》谓卓肇昌:「主讲书院,著作颇多,有〈台湾形胜〉、〈凤山〉、〈鼓山〉等赋,又有〈龟山八咏〉、〈鼓山八咏〉,皆非佳搆,然亦有可诵者。」〖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以下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卓氏诗作计七十六首。(杨永智撰)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