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二首
海陵地卑湿,无山水色浑。
城西有高阜,云驻鄂王军。
鸿名重千祀,遂令培塿尊。
仰瞩极云汉,俯视尽川原。
天风聚万籁,时闻笳鼓喧。
东南久用武,豺虎今尚存。
千里接斥卤,被野禾黍繁。
馈饷恃仓积,防禦非空论。
登临望烽燧,眷言思故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卑湿:地势低下潮湿。
- 阜(fù):土山。
- 鄂王: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 鸿名:大名。
- 千祀(sì):千年。
- 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 斥卤(chì lǔ):指盐碱地。
翻译
海陵这个地方地势低下潮湿,没有优美的山水景色显得混沌不清。城西有高高的土山,传说云上曾停留着鄂王岳飞的军队。岳飞那伟大的名声历经千年,于是使得那小土丘也尊贵起来。抬头仰望直达高远的银河,低头看能尽览山川平原。天上的风聚集了各种声音,时常能听到笳鼓的喧闹声。东南地区长久以来都在用兵打仗,残暴的敌人如今仍然存在。千里都是连接着的盐碱地,覆盖田野的禾苗黍子很繁茂。军饷依靠仓库的积存,防御之事并非只是空谈。登上高处远望烽火台,眷恋地思念起故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陵的地理环境、历史遗迹和军事状况等。前几句写海陵地势和景色,引出城西与岳飞相关的高阜。接着描述此地的高远视野和喧闹风声,展现其独特氛围。提到东南的战乱和存在的敌人,强调军事形势严峻。描述田野景象和军饷防御等情况,最后通过登临望烽火而思念故人,蕴含着一种感慨和思绪。全诗既有对现实的写照,也有对历史和人情的思考,体现出诗人面对复杂时世的复杂心情。